【兩會聚焦】助外企了解內地發揮港內聯外通優勢

●陳瑞娟指出,外企由於語言和文化差異,在理解中國的政策時容易有誤會。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陳瑞娟指出,外企由於語言和文化差異,在理解中國的政策時容易有誤會。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商貿中心,特區政府和商會機構可以合作舉辦更多國際經貿活動,以在國家對外開放中發揮更大作用。圖為今年初舉行的亞洲金融論壇。 資料圖片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商貿中心,特區政府和商會機構可以合作舉辦更多國際經貿活動,以在國家對外開放中發揮更大作用。圖為今年初舉行的亞洲金融論壇。 資料圖片

  總商會陳瑞娟倡在港建多語種智庫 解讀國家對外開放政策

  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支持香港及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總商會主席陳瑞娟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就香港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指出,有調查顯示逾三成外企冀增加對內地政策的了解,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商貿中心,擁有完善國際網絡及英語等優勢,一直是連接內地與世界各地的橋樑和窗口,在目前全球經貿格局面臨巨大挑戰和不確定性下,政府和商會機構可以合作打造國家級政策解讀智庫,強化香港聯通全球市場的功能,在國家對外開放中發揮更大作用。●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業俊

  陳瑞娟指出,政府工作報告首提支持港澳「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強調港澳要「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目前正積極爭取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擴大「一帶一路」沿線新興市場的合作網絡。相信在中央的支持下,香港可以更深入參與區域經濟融合,鞏固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香港深化對外交往合作的基礎。香港應繼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與內地在更多領域實現互聯互通,優化全球市場的聯通功能,更好發揮「超級聯繫人」作用。

  部分外企對內地政策了解不足

  她說,根據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的2024年中國外資營商環境調查報告顯示,超過30%受訪外企認為內地政策銜接及延續性不足,以及相關部門對政策解讀及培訓都需要提升,這些因素正影響着外企的投資政策。據她所知,外企對國家政策的理解不到位常源於語言和文化差異,導致他們接收的信息可能與實際政策意思有出入;同時也存在着對一些政策實施細則理解有誤的情況,例如有一些外國公民對準確理解內地免簽入境政策存在誤差。

  陳瑞娟認為,香港可以發揮「一國兩制」優勢,在國家對外開放政策的解讀和傳播中,發揮積極作用。建議面向全球市場,在香港建設多語種解讀、分析國家經濟和開放政策的能力,將香港打造成為國家級對外政策解讀及傳播中心,讓內地透過香港了解外資企業在理解國家政策時所面對的疑難,並在國家指引下向外資闡明國家政策的正確意思,以解決外資疑惑及釐清誤會,促進內地、香港與全球各地的經貿往來。

  商會擁龐大國際網絡可發揮作用

  作為香港總商會的舵手,她認為,有關方面可以和不同商會合作,成立國家級對外政策解讀及傳播智庫,加強不同商會的作用。「香港總商會一直與不同國際商會緊密合作,相信可以先了解外企的想法及疑問,再向國家反映,然後根據國家指引再向外企闡釋,協助外企更明白國家政策。」她相信,有關措施一旦落實,除了有助外資準確理解內地及香港的政策,推動外資在內地和香港的經貿往來,吸引海外企業、資金及人才進駐外,同時亦可支持國家政策的資訊流動。

  陳瑞娟同時認為,香港還可在外國公民入境內地方面提供協助。建議在香港設立外國公民免簽入境內地特別通道,因為現時有好多外國人來港開會都會順便走訪內地,尤其是大灣區內地城市,然後返回香港再出發至其他國家及地區,相信免簽通道可以大大增加內地及香港商務旅遊的魅力。

  推動香港加快加入RCEP擴開放

  她強調,鑑於現時貿易戰加劇,全球經濟面臨挑戰,香港要更積極助力國家對外開放,例如繼續推動香港加入RCEP。她指出,RCEP的區域人口佔全球人口近三成,出口總量亦佔全球近三成;而加入RCEP後,90%以上的區域貨物貿易可實現零關稅,而RCEP內15個成員都是香港的主要貿易夥伴,佔本港總貿易七成。香港亦要繼續深化與新興市場的經貿合作。香港總商會於3月組團出訪法國參加人工智能展覽,總商會高層亦將於4月到美國訪問當地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