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蘭島明議會選舉 社會分裂政客加強安保 特朗普「買島」威脅助長格陵蘭「獨派」



香港文匯報訊 位處北極圈的丹麥自治領地格陵蘭島,將於周二(3月11日)舉行議會選舉,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多次揚言要「買下」格陵蘭後,當地未來前途成為今次選舉的焦點議題。英國《衛報》指出,特朗普的威脅言論,令格陵蘭要求獨立的呼聲進一步高漲,亦使獨派在今次選舉的支持度上升,但當地部分人士則提出希望與美方合作,令選舉最終結果以至格陵蘭的前景變得難以預測。
格陵蘭政治學者拉爾森表示,今次選舉可能成為當地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左翼執政黨「因紐特人共同體」一名議員稱,這次大選與過往大選不同,在於受到全球關注,「我們看到來自美國、丹麥和其他地方的影響。」分析人士認為,難以預測由格陵蘭總理埃格德(隸屬因紐特人共同體)領導的聯盟是否將繼續執政,當地最大反對黨、奉行民族主義立場的方向黨,因主張獨立和願意與美國合作,近期支持度明顯上升。拉爾森稱,這次選舉令社會感到更分裂,更是政客首次在競選期間有保安人員陪同。
不滿丹麥榨取資源逾百年
此外,公眾對丹麥廣播機構DR的一部紀錄片也感到憤怒,該紀錄片聲稱丹麥在1854年至1987年期間,從格陵蘭的冰晶石礦中賺取多達4,000億丹麥克朗(約4,520億港元)收入。據格陵蘭報章一項民調,超過三分之一選民表示,這項調查結果將影響他們的投票意向。
格陵蘭合資格選民只有4萬人,在今次議會選舉中,超過200位候選人將爭奪31個議席,這些候選人主要來自目前在議會有席位的5個政黨。民調機構Verian今年1月公布的民調顯示,傾向支持獨立的3個政黨合共獲得近70%支持率,預計會獲得多數議席,然而各政黨對於格陵蘭獨立的形式及時機均有不同立場。
無論如何,這次選舉不會立即促成獨立,相關議題除了需要全民公投批准,還須丹麥國會同意。
逾半公共收入依賴丹麥補貼
從經濟角度而言,獨立的障礙亦很高,世界銀行數據顯示,以漁業為主要產業的格陵蘭,當地生產總額為32億美元(約249億港元),不到丹麥的1%,且格陵蘭50%以上的公共收入依賴丹麥政府補貼。
格陵蘭大學納西菲克外交與安全政策中心主任尼爾森則稱,特朗普對格陵蘭的興趣讓當地許多人感到困惑,他們希望利用特朗普的興趣,與丹麥達成更好的協議,或確保更快實現獨立,「未來會發生什麼,是非常難以預測。」
他預料下一次選舉中可能會舉行獨立公投,但格陵蘭在未來4年內實現獨立的可能性不大,或需要10年甚至更長時間。他認為更可能出現的情況是,格陵蘭將試圖重新談判與丹麥的關係,「現在緊張局勢加劇,格陵蘭手裏拿着相當好的牌,可提出需要做一些不同於現狀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