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回應】增配套推聯乘景點保競爭力
四艘郵輪同時停泊香港港口,香港如何令這個盛況持續?面對大灣區以至內地其他後起之秀港口的競爭,香港又應如何乘風破浪再創佳績?亞洲郵輪及遊艇業協會香港區召集人楊梓呈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坦言,經濟刺激只能帶來短期效果,若要長期發展穩定的郵輪業務,特區政府必須提升啟德郵輪碼頭的基礎配套,包括商業設施、文創手信店,以及提供聯乘的旅遊景點,同時要強化接駁交通,建議可提供水上的士,讓旅客落郵輪後經水路往尖沙咀或中環等觀光。
特區政府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會預留4,600萬元在未來兩個財政年度用於向郵輪業提供支援資金,包括向郵輪公司提供現金補貼,又會於今年起連續3年,向在6月至8月淡季期間停泊啟德郵輪碼頭的郵輪提供六五折停泊費優惠。
旅遊吸引力是郵輪停泊關鍵
楊梓呈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坦言,補貼並不是郵輪是否停泊香港的最關鍵因素,旅遊吸引力才是關鍵,「郵輪公司選擇停靠哪個港口,更多是考慮市場需求、設施完善度及整體體驗,而非單純的補貼。補貼變相是入運營商口袋裏,而不是把旅客引來香港的優勢,轉化為本地的生產價值。」
她認為,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新港口崛起,分流了香港港口的固有優勢,「深圳有自己的港口,廣州南沙港未來也會有自己的船,再遠一點,青島、天津等內地老牌港口也在積極爭取國際郵輪,我們要想一想,郵輪為什麼一定要過來香港?」
她解釋,郵輪公司本質是做旅客生意,向旅客售賣行程,「如果香港賣的行程還是跟十年前一樣,太平山頂、維港兩岸那些,旅客會願意一來再來嗎?」因此,業界需要改變依賴以往路徑的慣性,積極開發更具吸引力的旅遊產品,並舉例深圳將華為產業園作為參觀行程,旅客反響良好。
可吸老字號進駐 設快遞郵局
在開發特色旅遊產品的同時,楊梓呈提到啟德郵輪碼頭的運營問題,指作為新建碼頭,啟德缺乏尖沙咀等傳統碼頭的周邊商業區地理優勢,需要改善本身商業配套的不足,停泊管理僵化、不夠與時俱進,令部分郵輪旅客體驗不佳等問題。「最基本的一個設施,銀行櫃員機,現在是沒有的,雖然有一間找換店,但很多旅客還希望直接撳錢。」
她並建議,郵輪碼頭吸引更多本地老字號或特色文創品牌進駐,讓落船的旅客有一定緩衝空間,同時可考慮加設快遞點或郵局,方便購買完手信的旅客直接寄給家鄉親友。
倡水上的士「駁艇」水路去尖沙咀中環
在改善交通配套方面,楊梓呈建議加強水上交通,包括借鑒馬來西亞的水上接駁系統,郵輪旅客抵港後可從啟德換乘船隻去尖沙咀、中環等成熟港口,直接展開市區之旅。「啟德碼頭地處偏遠,旅客下船後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才能到達市區,船和車本來就是兩類交通,何必硬要銜接。旅客下船後,再換另一艘船,十幾分鐘可能已經到了(中環、尖沙咀等)。」
她又提到,香港郵輪業人才短缺,本地相關教育體系未與國際郵輪業充分銜接,舉例在國際郵輪從業,學員需考取相關海事認證證書,而該課程卻未獲特區政府提供支援,導致學生畢業後很可能不知道如何入行。 ●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