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撥款10億設AI研發院回應時代需要

  香港文匯報訊 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製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人工智能資助計劃委員會主席冼漢廸昨日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人工智能值得重視及投入資源,設立基建亦是未來發展的基礎,香港特區政府撥款10億元設立人工智能研發院的做法是明智的,「是時代需要的一個投入。」

  為推動香港人工智能生態圈的發展,特區政府撥款30億元推行為期3年的人工智能資助計劃,以資助本地大學、研發機構、政府部門及人工智能相關企業善用數碼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所提供的算力;加強超算中心的網絡安全和數據保護;進行推廣和教育活動等,從而吸引海內外人工智能專家、企業及研發項目落戶香港。

  特區政府於2024年8月委任人工智能資助計劃委員會,負責就人工智能資助計劃的推行,提供有關整體方向、行政及運作模式等意見,以及就合資格的超算中心算力資助申請進行評審,包括具體的資助額度、期限及使用條件等。身為委員會主席的冼漢廸透露,委員會接到大量高質量的申請,用了很多時間評審。第一批獲資助的機構名單即將公布,獲批資助的機構都是香港人工智能發展核心的公司,「大家看到名單後會知道他們在什麼方向努力,可以說覆蓋了很多不同的方向的名單。」

  他提到,河套港深創科園具獨特地理優勢,相信結合內地的資源及香港的制度,可以成為新興產業的孵化基地。例如,深港兩地在算力上加強合作,以及設立人工智能共同實驗室。

  冼漢廸倡兩地促進數據資源高效利用

  香港去年與內地簽訂了「數據過河」協議,冼漢廸透露,有關安排已擴展至所有行業,但重要數據仍需安全評估。他認為香港應借助河套合作區等平台,共同探索一般數據清單管理機制,允許不同企業根據不同的業務場景需求,對各類數據傳輸方案和數據類型進行測試,在測試後可推廣至其他企業,加強塊數據在企業間的自由流動,促進數據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價值釋放。

  應增文本及數據開採透明度

  被問及特區政府有意修訂《版權條例》,引入「文本及數據開採豁免」助AI模型訓練。冼漢廸在北京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人工智能技術的訓練與開發高度依賴海量數據,但過往獲取數據時受到限制,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產業發展需求,故支持配合修訂。在修例同時,他建議加強對文本及數據開採透明度的要求,以及加強對豁免機制的宣傳與解釋,以增進各方理解與信任,確保在引入「文本及數據開採豁免」時促進技術進步,同時有效保護版權。

  談到以《西遊記》為藍本創作的國產遊戲《黑神話:悟空》在全球廣受好評,冼漢廸表示,香港缺乏全產業鏈的遊戲產業,但香港的遊戲產業界可與其他團隊合作,將九龍城寨、維港或太平山等本地實景導入遊戲,或作為跳板,協助內地遊戲發行至海外。

  楊德斌:人工智能需差異化發展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特區政府前科技資訊總監楊德斌認為,在人工智能發展方面,香港要走與大灣區內地城市不一樣的道路,「土地也好、人也好、電也好,香港在資源上都不及大灣區有優勢。不過若然說國際化、金融、國際商業或是法律,我們用的是普通法,這些是營商上香港,有內地、深圳甚至大灣區(其他城市)沒有的,我覺得人工智能需要差異化發展,並不是大家一窩蜂研發大模型,其實是沒有必要的。」

  他認為,香港在金融科技上有明顯優勢,建議相關企業積極投資發展金融板塊的人工智能小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