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跨境金融合作 服務灣區創新發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7日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香港代表團審議時,鼓勵香港發揮兼具金融和創新科技人才優勢,與內地協同發展,包括金融、數字經濟跨河等。對此,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東亞銀行聯席行政總裁李民斌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香港具備獨特金融優勢,可在多方面助力大灣區成為全球創新資本和科技產業融入的樞紐。國家通過深化完善互聯互通機制,帶來香港跨境金融服務蓬勃發展,香港要針對灣區創科發展,開拓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金融新產品,加快開通「科企專線」,為企業跨境上市提供服務,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一站式跨境金融服務等,以灣區協同聯手壯大灣區創新產業。

  多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會後引述丁薛祥副總理會上表示,內地的金融科技做得相當好,希望香港和內地加深合作。近年,國家不斷深化完善兩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政策,如今年1月13日,金管局聯同中國人民銀行宣布推出包括金管局人民幣貿易融資流動資金安排等6項新措施,進一步深化了香港與內地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國家高度重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這個金字招牌,香港金融如何用好互聯互通政策,在大灣區格局中展現擔當作為,成為香港貫徹落實兩會精神、貢獻國家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思考的重要課題。

  綜合多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的建言,香港金融服務灣區創新產業,首先需開發更多契合科創企業需求的金融產品,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產品等。知識產權融資是除股權融資之外,另一個重要融資渠道,它可讓知識產權擁有人在不削弱對企業控制條件下取得資金繼續發展。多位立法會議員倡導香港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但香港金融界對知識產權抵押品的知識相對不足,導致前期評估成本較高,有人大代表建議香港可與灣區內地城市合作,提升香港業界評估知識產權價值的能力,同時加強宣傳、提升市場對這類融資的認識。政府可將開發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產品,作為建設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的重要內容,大力支持、加快發展。

  香港金融服務灣區創新產業,還需要信貸撐民營經濟、為民營科企跨境上市併購等提供一站式服務。李民斌在本報專訪中透露,東亞計劃每年信貸投放量超過500億元,助力民企發展,並認為香港攜手灣區內地城市,可大增香港吸納國際金融機構及資本匯聚香港的能量,將極大地拓寬大灣區科企的融資渠道,促進灣區科企來港上市。目前港交所正籌備開通「科企專線」,相關工作要加快推行,為特專科技和生物科企的上市申請提供便利。

  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下,國際間使用人民幣貿易融資大增,香港作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可力拓一站式跨境金融服務,吸納更多國際企業在跨境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服務灣區科企「走出去」、海外科企「引進來」。今年3月實施的CEPA服務貿易協議《修訂協議二》,為香港金融機構開拓內地市場提供更廣闊機遇,特區政府可加強與國家相關部委溝通,減少跨境理財通對基金產品銷售種類的限制、減少港資銀行在內地經營信用卡等業務的限制,為香港金融提供更好跨境金融服務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