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消費業態升級 重構香港消費競爭力

  張玉閣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

  餐飲、零售、旅遊等行業發展關乎香港居民就業和收入,是重大經濟社會問題。推動香港消費走出下行區間,進入上升軌道,既是香港「拚經濟、謀發展、搞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央高度重視大力支持的重點領域。在全球蕭條時代,香港更需要推進消費業態升級,優化消費結構,重構消費競爭力。

  全球消費處於低迷之中。Trading Economics網站數據顯示,2024年底至2025年初,就消費者信心指數而言,全球64個國家中32個是負值,歐洲38個國家中27個為負值,美洲大部分國家不到50,亞洲大部分國家不到100,G20國家中7個是負值,13個不到100。中國內地消費者信心指數自2022年4月開始低於100,至今徘徊在85-90之間。另外,2024年,廣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低於全國的3.5%,其中深圳同比增長1.1%(商品零售增長1.0%;餐飲收入增長1.5%)。

  香港消費增長面臨結構性難題

  這就是香港消費面臨的外部環境:全球經濟蕭條導致消費低迷、內地消費者信心指數低位徘徊、粵港澳大灣區消費增長放緩。在此背景下,香港消費發展難以一枝獨秀。2月3日和6日,政府統計處發布2024年零售業銷貨額、食肆收益及購貨額臨時統計數字,顯示2024年香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同比下跌7.3%,總銷貨數量同比下跌9.0%,12類商品中有9類雙位數下跌;食肆以價值計及數量計分別同比下跌0.1%和2.4%,食肆購貨總額同比下跌1.9%。

  其實2024年香港消費不乏利好政策:3月和5月,中央兩次擴大內地來港個人遊城市名單,合計涵蓋59個城市;5月,持赴港澳商務簽註的內地居民在港澳停留時間從不超過7天延長至不超過14天;6月,香港往返北京及上海「夕發朝至」動臥列車開通;8月1日起,內地居民旅客自香港進入內地攜帶行李物品的免稅額度由5,000元人民幣提高至最高15,000元人民幣;9月,中央向香港贈送的兩隻大熊貓「安安」「可可」順利抵港;12月,中央恢復深圳市戶籍居民赴香港「一簽多行」個人遊簽註並擴展至持居住證的深圳市非戶籍居民。受惠於上述政策,2024年訪港旅客超過4,450萬人次,同比上升31%,其中內地和非內地旅客分別同比上升27%和44%。

  但是,港元兌人民幣匯率因素導致香港物價高企、內地居民消費能力不足和消費方式改變、收入不確定性導致消費預期走低、疫情三年消費路徑的慣性依賴,使訪港旅客難以拉動香港消費,同時大批香港居民北上消費成為常態。兩相夾擊,利好政策未能有效對沖不利因素,香港消費在疫情結束後的第二年反而進一步萎縮。更嚴峻的問題是,有些因素是不可逆的,比如消費方式和路徑依賴,有些因素雖然可能改變,如匯率和消費能力提升,但香港消費能否從中獲益則存在不確定性。當務之急,是要深刻認知香港消費發展面臨的時代背景,在全球蕭條時代探尋提振香港消費發展新路徑。

  香港餐飲零售旅遊業態亟需升級

  加快香港消費的業態升級和結構優化是提振消費的重要路徑。本地居民和訪港旅客構成香港消費的主體。香港消費供給者需要因應消費主體需求的變化適時調整,加快餐飲、零售、旅遊業態升級。

  餐飲方面,高檔餐飲、連鎖餐廳、夫妻小店和傳統小吃應服務不同人群的需要;中式酒樓和西式餐廳服務不同族群的需要;本地餐飲應成為訪港旅客消費打卡點,新引進餐廳特別是內地餐飲品牌,應吸引曾經北上消費的港人留在香港。

  零售方面,因應本地居民和訪港旅客的消費特點,及時供給受追捧的熱門商品和潮牌商品,動態調整、持續優化零售商品的結構,不斷擴大香港有優勢提供的獨特商品的品類。

  旅遊方面,因應訪港旅客口味的轉變,加快向多元、高增值方向發展,着力推動《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提出的「文化+旅遊」、「體育+旅遊」、「生態+旅遊」和「盛事+旅遊」等四大發展方向和重點,打造特色旅遊項目和產品,促進文商旅體融合發展。要正視傳統主題樂園和購物商城對年輕旅客吸引力弱問題,着力開發和提供創科技術融合應用遊戲場景、獨特生態文化等創新型旅遊方式。

  為內地訪港銀髮客開發產品服務

  同時,加快發展教育消費、健康消費、銀髮消費等,促進消費結構優化。

  教育消費方面,香港有五所高校位居全球百強大學之列,辦學模式和運作方式與英美等高校接軌。在去美西方國家留學門檻提高的背景下,赴港求學成為中國內地(及部分國家)學生的重要選擇。香港應依託八所公立院校,特別是五所世界百強大學和優質私立大學,加快「北都區大學教育城」規劃建設,擴大香港高校的空間承載力,發展留學經濟、遊學經濟,吸引全球青年來港學習並形成外溢效應,推動教育消費成為拉動香港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

  健康消費方面,內地對新藥上市和醫療器械准入標準較為嚴格,香港則與國際接軌,儘管香港和內地之間有「藥械通」等制度安排,但內地對高端醫療和健康的要求在本地仍難以得到滿足。對此,香港應着力發展疫苗接種、生物基因治療、高端體檢等健康消費,培育和擴大高端健康消費群體,發揮相關大學科研實力強的優勢,研發營養與健康食品、康復輔助器具、健身產品、智慧醫療產品等健康類消費品。

  銀髮消費方面,香港是高度老齡化社會,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例將從2019年的18.4%上升到2029年的27.6%。目前內地新一代退休者多獲得改革開放紅利,大部分具有不俗經濟實力,「有錢有閒」、需求多元,香港應針對本地銀髮一族和訪港銀髮旅客,開發相關產品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