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聚焦】乘全運東風 港爭辦國際賽添底氣

●粵港澳三地將於今年11月共同舉辦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圖為2月底舉行的跨境馬拉松測試賽。 資料圖片
●粵港澳三地將於今年11月共同舉辦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圖為2月底舉行的跨境馬拉松測試賽。 資料圖片

●霍啟剛
●霍啟剛

●厲彥虎
●厲彥虎

●楊揚。華社
●楊揚。華社

●借助十五運會,香港在體育領域硬實力、軟實力都將有所提升。圖為啟德體育園。資料圖片
●借助十五運會,香港在體育領域硬實力、軟實力都將有所提升。圖為啟德體育園。資料圖片

  代表委員:汲國家辦賽經驗提升港軟實力 灣區可聯動打造IP賽事

  「辦好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列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將是今年粵港澳大灣區一項盛事。粵港澳三地將於今年11月共同舉辦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這不僅是體育競技的舞台,更將成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經濟提質、文化交融、社會協同發展的重要引擎。全國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委員建言獻策,並指三地聯合舉辦十五運會,國家力量和經驗的導入,將提高香港獨立或聯合舉辦大型賽事能力,有助提升香港軟實力,打造盛事經濟。●文 / 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敖敏輝 兩會報道

  作為亞奧理事會醫務官,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副所長厲彥虎剛剛結束了亞冬會的醫務監督工作。作為一名資深賽事醫療工作者和醫務管理者,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厲彥虎幾乎參與了內地每一次全國性、國際性大型綜合賽事的醫療保障工作。按計劃,今年他同樣將利用自己的經驗,服務十五運會。

  厲彥虎:國家賽事醫療保障值得借鑒

  厲彥虎認為,中國已成為全球舉辦大型綜合賽事最多的國家之一,賽事組織、醫療保障、選手服務、資訊技術運用等方方面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同時也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可借鑒的做法。以醫療保障為例,構建多層級醫療保障體系,搭建「西醫+中醫」的複合型專家醫療團隊,利用科技手段精準監測和管理運動員健康檔案,應急救治流程的設計以及創新國際協作……,已經相對完善,經驗做法不僅能「為我所用」,還能向其他國家或國際體育組織推廣和使用。

  「十五運會主要承辦城市中,廣州、深圳承辦過全運會、亞運會、大運會等大型賽事。在三地共同籌辦、舉辦十五運過程中,國家和其他省市的經驗做法將直接導入到港澳。」厲彥虎說,香港的醫療水平很高,有自身特色和優勢。不過,醫療專業水平和大賽的醫療保障能力並不直接劃等號,因為賽事醫療保障不單單涉及醫療系統,還要調動體育、旅遊、餐飲住宿等多方力量,形成統一團隊,流程設計、設施聯通、團隊磨合至關重要。

  根據以往經驗,厲彥虎對十五運會醫療保障工作提出多個建議。第一,建議三地組委會深度融合,組建統一指揮部,「一盤棋」謀劃各環節工作,並需要提前進行多輪演練。第二,醫療保障團隊要配備粵港澳三地力量,三地比賽應就地解決醫療問題,盡量減少跨境轉運的情況。第三,在運動員防病防傷方面,中醫手段可以多介入,包括針灸、艾灸、拔罐、按摩、中醫導引術等。

  厲彥虎說,不單是醫療保障,賽事其他方面也可以參考類似模式。「我相信,通過舉辦十五運會,三地能夠形成一整套完善的融合保障模式。這些經驗將幫助香港未來更好地獨力承辦大型賽事,以及聯合內地特別是大灣區其他城市舉辦全國性、國際性賽事,有助提升香港城市軟實力。」

  霍啟剛:港建國際體育爭議仲裁中心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副會長霍啟剛在兩會期間接受大文會客廳訪問時也指出,香港已經建成啟德體育園等體育場館和設施,加上通過舉辦十五運會,香港未來可聯合大灣區內地城市承辦全國性、國際性體育大賽。「2025年世界游泳錦標賽將在新加坡舉行,我相信,香港同樣有能力舉辦這樣的大賽。期待借助十五運會,香港在體育領域硬實力、軟實力都有所提升,未來承辦更多綜合性或單項賽事。」

  霍啟剛續指,國外有很多有影響力的IP品牌賽事,香港同樣可以聯動內地,打造單項賽事或聯賽,這是一個重要方向。

  另外,霍啟剛還表示,除了舉辦賽事,香港正在推動體育仲裁發展,今年內有望搭建框架,致力打造國際體育爭議仲裁中心,助力國家提升「體育軟實力」。

  全國政協委員、奧運冠軍楊揚也認為,香港完全有條件有理由舉辦更多高水平比賽。她以冰雪運動為例,「冰雪運動在香港有很好的群眾基礎,剛剛結束的亞冬會,香港也派出代表團。冰上運動不一定需要真冰,目前的科技手段可以解決技術和設施問題。據我所知,香港目前也在着手申辦一些滑冰比賽,相信未來香港更有底氣申辦更多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