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國際交往合作 發揮香港「超級聯繫人」作用
邵家輝 全國政協委員 立法會議員
國務院總理李強日前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國家未來的工作重點,在於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動能,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並改善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同時也將堅定做好國內大循環,開拓更多國際合作,實現「雙循環」良性互動。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提及港澳要「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為香港賦予了一個重要的任務。
助內地高質產品走向國際
在「外通」方面,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擁有高度自由開放、國際化的生活營商環境,且是中國境內唯一實行普通法的地方,與國際規則暢順銜接。同時,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員,位於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扮演「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憑藉這些優勢,香港不僅能幫助內地企業和產品併船出海,更成為外資進入內地的跳板。
在過去的一年,我曾與一些商界朋友隨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到寧夏考察多個酒莊,發現當地出產的紅酒品質毫不遜色於外國紅酒。香港作為亞洲葡萄酒貿易中心及全球主要葡萄酒集散地,完全有能力幫助國產酒走向國際,從而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事實上,梁振英早前引述當地酒莊數字,指出經過幾年的努力,去年全球紅酒市場銷量下跌,但寧夏紅酒的外銷卻增長了125%。香港工商界應該積極到內地發掘這些「寶藏」,助力內地高質素的產品走向國際。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地緣政治的加劇,香港更要用好其國際化優勢,不僅要着力吸引企業和人才落戶,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更要助力國家在擴大開放中拓展國際合作空間,做好「走出去」、「引進來」的任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貢獻。在此基礎上,香港應集中精力惠民生、謀發展,團結各界深化改革,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並搭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交流平台。
促進灣區人員往來消費
在「內聯」方面,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提振消費、加快補上內需特別是消費短板的任務。這對於香港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的機遇。特區政府須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一體化市場,便利大灣區內地城市居民來港消費旅遊,從而激活本地消費市場。
為此,特區政府要繼續與內地協商,推進擴大內地居民來港「一簽多行」安排,使更多內地遊客能夠便捷地來香港旅遊購物。去年深圳市恢復「一簽多行」的政策效果立竿見影,極大地促進了深圳與香港之間的人員往來和經濟交流。隨着大灣區交通基建的完善,更多大灣區內地城市都具備「一簽多行」的條件。
同時,「粵車南下」可對香港產生積極影響。內地遊客若可選擇駕車直接前來香港旅遊,將為香港的旅遊業帶來新的增長點。「粵車南下」計劃開始時可先容許廣東省車輛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來往香港的大嶼山,之後再研究放寬車輛行駛至市區。這不僅有助於提振香港的消費市場,還能促進兩地經濟的融合發展,實現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