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觀察】民生保障邁上「Next Level」
「有些人腰圍太大,體重超重,甚至患上了慢性病……我們將引導設立體重門診,為受體重問題困擾的居民提供良好的專業諮詢環境和平台。」在昨天舉行的民生主題記者會上,國家衞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用七分多鐘的時間,介紹了衞健部門正在全國推進的「體重管理年」3年行動,他並呼籲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每個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責任人。
衞生健康委喊你減肥了,政府是管得太寬了嗎?其實不然。根據雷海潮昨日透露,2024年國民期望壽命已達79歲,位居中高收入國家前列。讓國民活得長,更要活得健康,使生存壽命和生存質量相匹配,這凸顯出隨着國力增長、社會進步,國家對民生福祉保障的更高追求。
在這場記者會上,國家衞生健康委、民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四部委一把手同台,在介紹了各自負責領域的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工作後,也提出不少促進民生保障邁上「Next Level」的舉措:民政部部長陸治原表示,將有序推進民政民生保障由兜底性、基礎性向普惠性發展,服務內容也將從單一的物質幫扶為主轉向兼顧精神關愛、社會融入和自我發展等方面的需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指出,當前民眾的住房需求已經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在堅決穩住樓市、繼續打好「保交房」攻堅戰的同時,要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住宅層高標準將調整為不低於3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介紹了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舉措,還表示將持續優化社會保障服務,不斷拓展「高效辦成一件事」的服務事項,讓群眾享受到更加便捷的社保服務。
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一直是執政黨心之所繫。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列入2025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務,不僅針對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織密紮牢社會保障網,還提出「抓好校園學生餐」、「平台外賣安全監管」、「發放育兒補貼,大力發展託幼一體服務」、「加大對老年助餐服務、康復輔助器具購置和租賃支持力度」等一系列務實舉措,提高了民生答卷的成色;代表委員們因應民眾對更美好生活的期待,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實打實提升民生含金量。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接連不斷的新起點;沒有最好,只有不斷擴優提質的更好。在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國家更加用心、用情、用力,為民生保障不斷「加碼」,讓發展指標更有「幸福指數」,發展成果更有「民生含量」,人民生活更有幸福「質感」。
●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