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帝汶登革熱防控成效佳 共享基金項目成果刊《刺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姬文風)登革熱病毒被世衞列為三級緊急事件,去年全球有超過一千萬人感染。由於目前沒有有效預防及直接治療方法,防控工作是最好的干預措施。由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出任理事會主席的香港非政府慈善機構共享基金會,近年在東帝汶開展的登革熱防控先導項目成效顯著,與鄰近國家上升兩三倍的情況比較,當地登革熱的整體感染率同比下降10%。相關成果由梁振英連同香港中文大學學者和項目團隊撰寫,並獲刊登於國際權威醫學雜誌《刺針》(The Lancet)。
該文章題為以《物理手段控制登革熱病毒疫情的成功》,由基金會總幹事、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助理院長(對外事務)陳英凝,研究及發展總監、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兼任講師杜沛欣,項目專員(東帝汶)陳卓瑜,以及梁振英撰寫。
自2021年底以來,東帝汶的登革熱病例激增。去年1月,共享基金會在東帝汶衞生部、中國駐東帝汶大使館支持下,開展全球首個預防登革熱先導項目,包括向當地捐贈大量的防蚊物資,如滅蚊燈、蒼蠅紙、蚊帳、快速測試劑和大量教育宣傳海報,所有物資覆蓋全國14個省份。
鑑於先導項目的成功,基金會於去年7月正式啟動為期兩年的登革熱防控項目,在當地全國國家醫院、轉診醫院及社區衞生中心開展,提供基本健康教育,以提高公眾衞生意識、改善預防措施,並為受登革熱影響的患者提供治療。
首都登革熱發病率大減
該項目至今已取得一系列成果:在去年登革熱流行季節,印尼和新加坡等鄰國的病例數增加了兩三倍,而東帝汶登革熱發病率較2023年同期整體下降10%;東帝汶首都帝力的登革熱發病率,從2023年佔整體個案77%,下降至去年的46%。此外,快速測試劑使用也改善了早期診斷和治療,減少不必要的就醫情況,進一步遏制了病毒傳播。
梁振英表示,基金會不僅是在項目國實地工作的實幹型團隊,也是專注鑽研科學理論及知識的團隊,「在共享中國人的愛心和技術外,我們亦希望透過在學術期刊共享中國知識和智慧,以中國方案解決問題。」
陳英凝表示,基金會一直與不同學術機構保持緊密聯繫,並以實證研究為基礎,確保基金會提出的方案有效可行。她特別感謝兩位青年同事在地實踐項目之外,更努力蒐集數據及撰寫文章,讓基金會項目成果首次登上學術界的重要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