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學者:適度引入專業機構 賽後可續發揮作用


華南師範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教授譚建湘長年研究體育政策及體育產業管理等問題,他認為,從全球來看,幾乎所有的世界名城都是體育名城。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世界級城市群,十五運會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簽註觀賽等堵點待打通
譚建湘表示,國家及粵港澳三地會對十五運會的醫療、志願服務、通關、購票觀賽等方面推出相關特別安排,以便更好辦賽、參賽、觀賽。未來大灣區要持續打造賽事經濟、盛事經濟,有必要將這些安排機制化。
以觀賽為例,譚建湘指出,今年NBA季前賽將在澳門舉行兩場比賽,目前內地個人辦理往返澳門簽註一般是三個月一次或一年一次,如果多次赴澳觀賽可能在簽註時遇到困難。「相信十五運會後,當香港、澳門未來引進更多國際性大賽時,很可能遇到類似問題,需研究打通這些難點和堵點。」
大灣區還要使用好和培育好專業化機構,市場化辦賽。譚建湘指出,舉辦十五運會,三地十五運會執委會、籌委會多是從政府部門抽調的工作人員,義工招募等工作多由政府團隊來操作。賽事結束後,他們又回到各自崗位。團隊散了,他們通過賽會積累的經驗,多數無用武之地。「不管是政府主導的大型賽事還是民間舉辦的商業賽事,有必要讓專業化機構參與。大賽結束後,機構還在,人員還在,可以繼續在不同賽事上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