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公民科】全運會跨境賽事促進粵港澳共融發展

近年香港體育發展迅速,特區政府積極推動體育盛事化和專業化。今年年底,香港、澳門與廣東省將合辦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全運會),相關籌備工作進入衝刺階段。此次全運會,香港將承辦八個競賽項目,剛落成啟用的啟德體育園將作為主要比賽場地,其規模之大、設施之先進,無疑將為全運會的成功舉辦提供堅實保障。這不僅是香港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大跨越,更是香港逐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展現「一國兩制」優勢的重要體現。
多地文體合作有何裨益?
在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民科)主題1「國家情況與國民身份認同」,其中一個學習重點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參與國家事務的裨益及貢獻」。
在教育局發布的課程及評估指引當中,學習重點就「裨益」有以下描述:「裨益:國家支持香港發展的政策;讓香港具備『一國兩制』的優勢。」那麼在今次粵港澳合辦全運會,以公民科的課程框架下又怎樣了解內地與香港在文化體育合作所產生的裨益呢?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全國新發展格局中的戰略要地,其建設意義重大。此次粵港澳攜手舉辦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不僅深化了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在體育領域的交流合作,更為文化、經濟、社會等多方面的融合發展提供了契機。通過共同籌辦大型體育賽事,三地能夠進一步打破地域界限,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推進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
例如,本屆全運會將舉行兩個跨境舉辦的賽事,從比賽路線的設計到運動員、觀眾和車輛的快速通關,每一個細節都需要三地政府的共同籌劃和密切配合,對粵港澳三地的協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這種跨地域的合作模式,不僅提升了大灣區的整體競爭力,也為世界一流灣區的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助力香港打造「盛事之都」
此外,香港作為國際大都市,擁有得天獨厚的文化體育資源。隨着特區政府對體育事業的重視和投入,香港正逐步成為文化體育「盛事之都」。未來,香港可以進一步發揮在文化體育領域的優勢,通過舉辦更多國際級賽事和文化活動吸引全球目光,提升城市國際影響力;同時,這也將成為香港城市發展的新增長點,推動經濟多元化發展,增強城市競爭力。
另一方面,在國家體育資源的大力支持下,香港的各類文體事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國家成功舉辦大型體育賽事的豐富經驗,將為香港提供寶貴的借鑒和參考。香港特區政府應積極汲取這些經驗,結合本地實際,推動體育事業的普及化、盛事化、產業化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以過往經驗,香港以單一城巿申辦大型體育運動會甚為吃力,但通過協辦方式便能發揮所長和優勢互補,如2008年京奧在港舉辦馬術賽事。因此,在國家的幫助和推動下,多地共享資源,香港各類文體事業可更精益求精,盡展所長。
粵港澳合辦全運會,不僅是大灣區文體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更是香港文體事務與國家發展深度融合的新起點。通過加強合作、共享資源、優勢互補,大灣區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香港未來最重要的發展方向及政策定位,香港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學術等方方面面既是國家發展的參與者,也是受益者,老師在課堂上便能以此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參與國家事務所得裨益的例證。
●羅展恒 資深文化工作者,從事新聞及教育工作多年,曾主理公民科和通識科相關網站及參與教科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