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把脈】重視公民科德育及價值觀教育功能

  上期利用體育作為例子,說明五育並重的教育理念,能幫助學生實現全面成長,讓他們在學術、道德、體魄、審美和群體生活能力方面均衡發展,為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奠定堅實基礎。這次再討論,如何在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課程(下稱公民科)中融入德育元素和價值觀教育。

  在公民科中融入德育元素和價值觀教育是讓課程落地的重要一步,這不僅有助於學生建立良好的品格和態度,更能讓他們從課堂學習中深化對道德和價值的認識,進而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所學。通過合適的德育工作,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實現課堂內外的知行合一。

  要推動德育和價值觀教育有效融入,需要有系統的策略和方法。

  首先,課程內容本身可以自然地融入核心價值,例如在「『一國兩制』下的香港」主題中強調國民身份認同和誠信,在「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主題中融入尊重他人和同理心等價值。

  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可通過個案研習、角色扮演和多角度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從不同視角理解課題背後的價值觀。例如,學生可以通過研討國家扶貧政策的成功案例,分析其中體現的關愛與責任感,並思考這些價值觀如何應用於個人和社會層面;同時,角色扮演活動可以讓學生模擬國際會議,體驗不同國家在全球公共衞生議題中的立場,從而提升同理心,學會尊重多元文化。

  此外,公民科的全方位學習活動也是推動價值觀教育的重要途徑。內地考察活動正是其中的典範,學生可以通過參觀傳統文化遺址和現代科技設施,對國家的發展與文化傳承有更深刻的體會,並從中反思如何在傳統與現代化之間實現平衡。

  評估學生的德育和價值觀學習成效,同樣需要多元化的評估機制。在校內評估中,教師可以運用學習日誌、反思報告等方式,了解學生在德育和價值觀教育中的進度。例如,學生可以撰寫反思文章,分享參與內地考察後的得着,以及如何將國家的發展經驗與自身的學習和成長結合。教師亦可通過同儕互評和學生自評,幫助學生從多角度檢視自己的價值觀和態度。

  總括而言,將德育和價值觀教育融入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不僅能深化學生對課題的理解,還能幫助他們形成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幫助學生成為具備國家觀念與世界視野的全人公民。

  ●洪昭隆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