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貿易風暴:業界迎接新貿易政策下的機遇與挑戰


隨着特朗普政府進一步強化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政策,全球貿易環境再度面臨不確定性。在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增加的背景下,業界也在積極尋找應對新形勢的策略。為了幫助業界深入了解新貿易政策的影響,立法會紡織及製衣界議員、本會常務副會長陳祖恒於2月20日舉辦了以「貿易政策及其對亞洲出口商的影響」為主題的座談會,並邀請了跨國顧問機構FTI Consulting的出口管制及貿易合規團隊資深董事總經理Sally Peng女士主講。
美方不斷變動的關稅政策
此次座談會吸引了超過50名來自紡織業及其他相關行業的業界人士參與,包括香港紡織商會、香港紡織業聯會、香港工業總會等業界代表。Sally於FTI負責領導亞太地區與出口管制、制裁和貿易合規相關的業務,是出口管制、經濟制裁、國際貿易策略、全球供應鏈優化和貿易合規的專家。擁有超過15年的國際貿易及合規經驗,她在會議中深入分析了美國的關稅政策及其對企業營運的實際影響。
Sally在講解中提到,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強化了對某些國家和行業的貿易壁壘,並且這些政策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着政治氣候和經濟形勢的變動不斷調整。她強調,企業必須熟悉美國對進口商品的具體要求,並適應不斷變化的貿易環境,特別是美方對原產國規則和首次銷售規則的依賴。
香港身處夾縫 未來更多挑戰
會中,Sally還詳細剖析了美方如何針對特定商品設立額外關稅,並提醒企業注意,香港作為中美貿易戰中的一個敏感地區,未來可能會面臨更多的政策挑戰。例如,美國已經對來自中國及其附屬地區的商品徵收了20%至25%的額外關稅,而這些政策對香港企業的影響尤其明顯,因為許多香港企業的製造基地仍在內地,這意味着企業必須重新考慮其供應鏈結構。
為了幫助業界有效應對這些挑戰,Sally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應對策略。她介紹了如何利用「對外貿易區」(Foreign Trade Zones, FTZ)來減少貿易壁壘,並指出,若企業能夠正確使用這些貿易工具,就能有效降低進口稅和其他貿易成本。她還談到了「首次銷售規則」(First Sale Rule),該規則允許在出口商與最終消費者之間的多次交易中,只對首次銷售徵稅,這對於紡織品等行業的企業而言,是一個可以減少成本的潛力工具。●香港紡織商會 蘇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