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國潮品牌「出海」 推動香港成為亞洲時裝中心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品牌不僅是高品質發展的象徵,更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 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強調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並指出要因地制宜發展新生產力,打造更多叫得響的品牌。 這不僅為中國品牌的崛起指明方向,對香港紡織及製衣業界而言,亦是不容錯過的機遇。
儘管歐美品牌仍主導着世界服裝市場,但亞洲品牌的影響力正在迅速增長。 隨着亞洲中產的崛起和消費習慣升級,預計越來越多的亞洲品牌開始嶄露頭角,李寧、安踏等品牌已成功走出國門,其他有潛力的國潮品牌亦蓄勢待發,有意進軍國際市場,惟缺乏海外經驗成為這些品牌的一大挑戰。
港企與國潮品牌「併船出海」
港企具豐富的國際營商經驗,而香港亦是創科研發、工商貿易及文藝時尚的大戶和搖籃,一直致力以智能製造、智慧零售、智慧營銷,運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研發新物料、新科技及嶄新設計等多元化策略,將整個產業轉向高增值發展。如筆者之前多次提及,香港企業與國潮品牌應強強聯手,併船出海,把握東盟、「一帶一路」國家的機遇。
有見及此,筆者在今年的政協提案中,特別提出2個強化香港亞洲時裝中心,推動品牌發展的建議,包括:
(一)發揮香港國際化優勢
去年舉辦的「香港時裝薈」圓滿成功,匯聚來自世界各地的品牌和設計師,進一步鞏固了香港作為亞洲區內國際時裝及品牌發展樞紐的地位。其中一位柬埔寨設計師更決定移居香港發展事業,這正是內地品牌和設計師走向國際的一個縮影。
事實上,除了不少中國品牌希望「出海」,有不少東盟品牌都有意進軍中國市場,而香港廠商在兩地營商經驗豐富,三方合作,可在亞洲品牌掘起的機遇中共贏。
筆者認為,應該有更積極的政策誘因及措施,推動內地品牌及設計師來港參與「香港時裝薈」,並以香港為基地發展,設立設計、研發中心或區域總部,以提升香港作為匯聚海內外品牌及設計師的首選地區之吸引力和競爭力。
(二)加強品牌植入影視作品
現時內地不少影視作品、綜藝節目都有植入或廣告,較為觸目的例子是,近年熱播的電視劇《繁花》,獲法國傳統品牌贊助服裝,該品牌原本形象老舊,但藉此劇「翻紅」,吸納一班年輕消費者。而《繁花》一劇「賣埠」到海外時,也進一步為品牌作二次宣傳。
因此,建議推動國潮品牌、香港品牌服飾植入電影、電視劇及綜藝節目中,以提升品牌知名度,進一步推動品牌走向國際,增強國家軟實力,以國潮品牌、香港品牌說好國家故事。
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業界應抓住機遇、勇於創新、敢新破局,積極與國潮品牌展開合作,共同邁向國際舞台。 通過雙方的合作共贏,不僅能促進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還能向世界展示國潮品牌的獨特魅力和硬核實力,對世界講好中國、香港故事。●第十四屆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紡織商會永遠榮譽會長 香港紡織業聯會名譽會長 陳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