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流互鑒 推動茶禪文化申報國家級非遺

【大公報訊】記者黃慧北京報道: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茶禪學會理事長、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釋養立(圓圖)在接受大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茶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信物,「禪茶一味」是宗教中國化的實踐,建議推動中國茶禪文化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升大眾精神品質,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
釋養立介紹,茶禪文化是以茶為載體,融合禪宗哲學、禮儀規範、藝術審美和生態智慧為一體的複合型文化體系,通過茶事活動實現修身養性、明心見性的生命境界。其不僅包括茶的種植、製作、品飲等物質文化層面的內容,還涵蓋了禪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哲學思想、修行方法以及對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關係的追求。「自唐朝以來,茶禪文化對世界茶文化和茶道思想產生了重大影響,直接催生了日本茶道和韓國茶禮,值得注意的是,它們都是在其國內的禪宗寺院形成的。」
釋養立稱,在當代,中國茶禪文化得到了極大發展,2022年,浙江徑山寺「宋式茶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每年12月21日,被定為「聯合國世界禪修冥想日」,顯示了禪文化的普世性。
釋養立說,1993年,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聯合社會各界成立了中國茶禪學會,發展為「中日韓黃金紐帶」的重要媒介。
中國茶禪學會擬與茶禪文化起源地江西,共同將茶禪文化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真誠希望文旅部非遺司能對此給予高度重視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