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頭並進/鼓勵差異化布局 灣區內形成合力

  圖:在帕西尼感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測試人形機器人的手指抓握能力。\新華社
  圖:在帕西尼感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測試人形機器人的手指抓握能力。\新華社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對外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也是大型民營科技企業扎根成長的沃土。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主席雷添良建議,更好地整合粵港澳大灣區優勢資源,將大灣區建設成全球人工智能產業高地。

  雷添良認為,要在粵港澳大灣區協調機制下設立專責的人工智能拓展委員會,引導跨企業、跨行業、跨區域合作,讓大灣區「9+2」城市在人工智能發展上形成合力,避免出現同一賽道競爭,造成人才和資源浪費。各地有關人工智能的規劃、招商、優惠政策相似而導致的重複建設、互挖牆腳現象。

  雷添良表示,要借鑒多方經驗,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提升大灣區生態賦能的效率。支持各個城市差異化布局,還要鼓勵企業合作研發「垂直大模型」,推動AI應用於千行百業。支持大企業、大模型為各種類型終端企業進行定製化開發,優化大灣區內的數據要素流動管道。

  由於多年從事教育工作,雷添良強調,要注重提升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科技素養,推廣AI等編程和技術應用教育,加強STEAM師資培訓,促進大灣區內師生技術交流,進一步培育大灣區AI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