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緊跟熱點暢想「AI+旅遊」「AI+人才」

●廣西人大代表在現場展示非遺產品壯繡。香港文匯報記者帥誠  攝
●廣西人大代表在現場展示非遺產品壯繡。香港文匯報記者帥誠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帥誠 兩會報道)3月6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廣西代表團在駐地舉行開放團組活動。在AI成為全球重點關注話題的當下,廣西全國人大代表們也緊跟熱點,提出了「AI+旅遊」「AI+人才」等將AI產業與在地特色相結合的發展建議。

  「打造中國東盟智慧旅遊合作新高地,探索中國東盟智慧旅遊合作,打造面向東盟的計算中心,建立文旅領域的垂直模型,為面向東盟的數據處理分析和深層次應用提供保障。」全國人大代表、北海市市長李莉建議,廣西應建設東盟文旅語料庫,聚焦印尼、泰、越南、老撾等東盟主要語言,圍繞吃、住、行、遊、娛、購等全鏈條,收集分類、標註清晰、多類型語調,滿足多元應用場景的需求。同時,開展數字絲路工程,打造文旅場景新體驗矩陣,開展多語種跨境旅遊AI客服平台建設,智能行程規劃,AI虛擬導遊、數字人直播、跨境支付等創新產品。她還建議在廣西的重點區域,比如潿洲島打造AI人工智能示範島。

  冀本地高校打造AI技術策源地

  要承接AI產業的落地,專業人才也不能少。作為一名高校教師代表,全國人大代表、北部灣大學副校長尹艷鎮希望國家支持廣西本地高校打造面向東盟的人工智能技術策源地,服務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高質量建設。他還建議廣西高校與東部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合作,協助其精準對接廣西及東盟的需求,推動前沿人工智能科技成果引入北部灣區域,轉化成為小而美、小而特、小而精的人工智能推廣產品,並藉助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的平台,輻射至東盟,為東盟「人工智能+」提供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