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筆陣】強強聯合揚帆出海 香港優勢賦能中國製造

  無論製造業或先進製造業,內地發展似比香港更先一步,筆者認為,香港可以利用好自身優勢,既借助國家製造業發展而壯大,同時繼續貢獻、助力達成「中國製造」發展目標。最明顯例子,莫過於香港可以利用國際金融以至融資中心的優勢,為內地製造企業提供上市、融資機會。有潛力的內地企業,借助香港的資本市場,進行上市、融資,再用好在市場籌集的資金,將事業做大做強。這不僅能為內地企業更好、更高品質的創新和發展提供資金保障,也將提升內地企業規範運營、熟悉國際規則、高效整合全球優質要素資源,更好參與全球競爭的能力。

  國家的證監會推出了加強香港金融市場的措施,進一步加大和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港上市融資。如果內地製造企業要籌集資金、加大力度發展,就是香港更好地發揮國際金融中心優勢的時機。香港與內地企業高品質的雙向奔赴,也將進一步夯實香港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

  從香港籌集資本 做好高新包裝

  事實上,香港的優勢絕不止於金融、貿易或航運:全球百大大學中,有5間就是香港的大學,而香港的大學、科研機構有着頂尖的科技研發能力;內地製造企業如需要尋找技術、創新夥伴,可以尋求與香港的大學、科研機構合作,將製造科技再度升級,配合從香港籌集的資本,把嶄新產品推向市場,甚至面向全球。

  香港借助自身的技術、人才優勢,為大灣區及內地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內地超強的製造業基礎和全球一流的工業水平,也可以為香港技術、創新提供更好的實驗土壤,實現前沿技術、新興技術更高品質的成果轉化,通過「香港+內地」構建高效、高品質的產學研轉化模式,加速把香港的技術和創新優勢轉化為新賽道的競爭能力和新興產業的驅動能力,構建在「一國兩制」制度優勢下產學研融合創新生態,互利共贏發展新質生產力。

  港制接軌國際 專業服務助力「出海」

  在中國,香港是唯一實行普通法制度的特區,與國際接軌,可以說,香港在助力並支援「中國製造」、「中國品牌」走向世界,參與全球競爭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加上不同的專業服務例如會計、金融、貿易等,筆者認為內地製造企業要尋找出海的最佳夥伴,香港是不二之選;帶有優質、先進產品的製造企業,在香港設立亞洲總部或分部,再透過香港的夥伴、專業人才等,一同把產品帶到全世界,在這合作過程,香港發揮獨特優勢,而內地製造企業則放心與專業的香港夥伴合作,絕對是「1+1大於2」的雙贏方案。

  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在粵港澳大灣區,筆者認為「一國兩制」下「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獨有、獨特的制度優勢,將為區域發展提供更好的制度基礎,完全可以通過更好激發和挖掘制度規則潛力提升灣區在人才、產業等各類資源要素的融合水平和發展能力,在制度、規則方面敢於突破創新、善於挖掘潛力尤其重要。要有更高效的協調機制統籌灣區發展,九個城市、兩個特區,可以各自分工,各自發揮優勢,既分工又協作形成基於提升一體競爭能力的產業特色,把大灣區打造成世界最強灣區。

  筆者身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一直都感受到兩地融合發展的巨大潛力,如今國家的創新科技業、先進製造業正全速起飛,香港不能缺席,必須參與其中,與國家一同發展,與內企一起壯大。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李聖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