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高報告強調整治「遠洋捕撈」 着力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嚴防以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

●3月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 中新社
●3月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 中新社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張軍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新華社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張軍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新華社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應勇作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新華社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應勇作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新華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趙一存 兩會報道)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8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張軍、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應勇分別向大會作工作報告。香港文匯報記者看到,法治護航民營經濟發展同為兩份報告的重要內容之一。張軍強調,對各類所有制經濟做到合法權益依法平等保護、違法犯罪一律依法懲治。應勇則提到,堅決糾正利用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性執法司法等問題。值得關注的是,兩份報告均對「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性執法」問題作出部署。最高法報告披露,2024年依法再審糾正涉產權冤錯案件46件。最高檢報告亦披露,2024年督辦涉趨利性執法司法等重點案件31件。

  最高法工作報告用大篇幅介紹法院服務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張軍表示,法院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對國有、民營等各類所有制經濟,做到合法權益依法平等保護、違法犯罪一律依法懲治。2024年審結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職務侵佔犯罪案件8,474件10,873人,同比增長25%。法院還立足審判為依法經營企業增信,深化落實「知假買假」司法解釋。他進一步舉例說,廣東東莞法院會同金融機構分析涉訴中小科創企業守法經營與資信情況,助力17家科創企業成功申報「科技成果轉化貸」1.1億元(人民幣,下同)。

  應勇在談到檢察機關着力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時介紹,去年依法懲治民營企業關鍵崗位工作人員腐敗犯罪,起訴3,298人。針對履職發現的小過重罰、小額濫罰問題,向行政執法機關提出檢察建議519件。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檢察履職,服務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

  再審糾正產權冤錯案46件72人

  近年來,違規異地趨利性執法問題備受關注,辦案機關以執法辦案為名跨省抓捕,違規罰沒財物,謀取經濟利益,嚴重侵害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被指為「遠洋捕撈」式執法。張軍表示,法院依法保護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加強對違規異地執法、趨利性執法案件的審查,嚴防以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去年依法再審糾正涉產權冤錯案件46件72人,改判13人無罪。同時,嚴懲對企業造謠抹黑、敲詐勒索等犯罪,出台司法解釋,規範大企業及時支付賬款。

  起訴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犯罪增13%

  應勇表示,檢察機關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合法權益,加強對查封、扣押、凍結等強制措施的監督,堅決糾正利用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性執法司法等問題,最高人民檢察院督辦31件重點案件。去年運用法治力量穩預期、強信心、促發展,起訴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犯罪13.7萬人,同比上升13%。

  檢察機關將參與規範涉企執法專項行動

  對於如何破解「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性執法」,張軍明確表示,依法平等保護國有、民營、外資等各種所有制企業產權和自主經營權,促推法治經濟、信用經濟建設。

  應勇亦在報告中指出,2025年檢察機關將積極參與規範涉企執法專項行動,開展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性執法司法專項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