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記者看中國製造:與世界共贏

●亮相今年春晚的宇樹機器人H1在排練中。資料圖片
●亮相今年春晚的宇樹機器人H1在排練中。資料圖片

●外國報告指《中國製造2025》的十大關鍵產業中,電動汽車已處世界領先地位。圖為人們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車展上參觀比亞迪汽車。 資料圖片
●外國報告指《中國製造2025》的十大關鍵產業中,電動汽車已處世界領先地位。圖為人們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車展上參觀比亞迪汽車。 資料圖片

  對於中阿衛視的伊拉克記者方浩明而言,「中國製造」給他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字:橋。

  去年8月,位於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尼蘇爾大橋順利竣工通車,這座大橋由中國中鐵國際旗下川鐵國際公司建造,顯著改善巴格達市區交通。方浩明稱,這些橋樑是中國製造和「一帶一路」倡議實現國際合作共贏的實例。

  伊拉克早年深陷戰火,近年正穩步重建,其間得到眾多中國企業積極協助。巴格達交通擠塞本是常態,「不過,如果你現時到巴格達看看,能看見很多中國工人協助建造橋樑,交通變得更通暢。」方浩明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在海外許多項目都有助改善當地民生、促進經濟發展,「中國不會說『你是一個小國,我就不去幫你』,大家是合作共贏。」

  中國電動車手機性價比高

  方浩明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或許十幾年前,「中國製造」多會給人留下平價、不耐用的刻板印象。時至今日,中國製造已深入伊拉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當地民眾的看法也大有改觀,「人們如今認為,中國製造是實用、性價比高的選擇。看看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它們太棒了,開一輛高檔汽車對我而言不再是夢想。」

  保加利亞《言論報》記者格盧赫切娃的手機,正是中國品牌小米。格盧赫切娃稱,小米、華為等手機以及其他中國品牌的電子產品,在保加利亞頗為暢銷。格盧赫切娃表示,許多保加利亞人都認可中國科技產品質素優秀,價格也較蘋果、三星等國際品牌更加貼地,「中保兩國之間貿易聯繫緊密,我們有許多來自中國的商品,它們很受歡迎。」格盧赫切娃還稱,有保加利亞民眾在中國遊玩時,會特地選購中國製造的電子設備等產品。她認為中國的科技人才愈來愈多,是產品質素提升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