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風生/完善產業結構 貢獻國家所需\黃少康

  國務院總理李強日前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體現了銳意進取、奮發有為的鮮明導向。報告對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等工作作了全面指引,香港必須把握國家政策提供的新機遇,以長遠目光進行全面統籌部署,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實現香港由治及興。

  一是政策紅利豐富,香港有機遇。國家的決策部署蘊含豐富的政策紅利,香港處於由治及興新階段,百業待興,需求旺盛。工作報告提出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正是希望香港不斷鞏固提升內聯外通優勢,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實現自身更好發展,並透過改善民生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國家的每一次重大部署都具有前瞻性、針對性,工作報告提出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在擴大開放中拓展國際合作空間等等,香港需要學習內化政策的核心要義,更要參與其中,將國家改革紅利轉化為由治及興增加動能。

  二是政策前沿性強,香港有優勢。為達成全年目標,收官「十四五」,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一系列前沿部署,例如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等,這些重點工作香港都有獨特優勢,可為國家貢獻智慧力量。例如香港在貿易、法治、金融等領域高度成熟、國際化優勢顯著,能成為國家的「觀察窗」、「實驗田」、「素材庫」。可把港澳規則整合進粵港澳大灣區,再應用內地的高科技、互聯網、新能源等優勢加乘,打通大灣區內地九市的法律、稅收、金融、民政等基礎要素,實現標準統一、互聯互通,進而由大灣區覆蓋到廣東省,再推廣至華南地區,逐步整合到全國,實現全國統一大市場。

  三是政策持續賦能,香港有動力。中央對香港的基本方針政策一以貫之:為香港注入穩定性、確定性,使香港有清晰的指引、充足的動力。例如,國家一直支持鼓勵香港發展創科並出台多項舉措,包括擴大對香港開放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完善大型儀器對港共享機制、香港載荷專家入選第四批預備航天員等,極大鼓勵了香港社會。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也濃墨重彩地闡述了創科中心的發展方向,提出促進「政、產、學、研、投」緊密協作,宣布設立100億元「創科產業引導基金」,引導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創科在香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漸漸顯現。這是香港完善產業結構的內在驅動,更是響應國家號召、順應時代大潮的正確遵循,體現了國家政策對香港的強大賦能。

  「十四五」規劃賦予香港「八大中心」的定位,我們期待在「十五五」的謀篇布局中,香港能擔當更豐富的角色、承載更具體的功能,為香港指引方向,加速香港由治及興,為推進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偉業作出貢獻!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惠州社團聯合總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