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陳卓禧:修例促進自資院校繁榮發展

  圖:陳卓禧支持修訂《專上學院條例》。
  圖:陳卓禧支持修訂《專上學院條例》。

  《2025年專上學院(修訂)條例草案》已在昨日(7日)刊憲,將於3月19日提交立法會進行首讀及二讀。透過修訂《專上學院條例》(第320章),改革自資專上教育界別的規管制度,適度拆牆鬆綁,提升效率。香港專業進修學校(港專)校長陳卓禧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熱烈歡迎及全力支持修例草案刊憲,草案將為香港高等教育的多元化與國際化注入新動力。

  陳卓禧指出,修訂《專上學院條例》(第320章)從2012年便開始醞釀,至今超過十年,他相信修例草案的實施將為香港教育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他表示,在積極建設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的大背景下,適時修改一些不合時宜的規定,以及加強對院校的管理制度,可以讓自資院校更加健康發展,從而把握國家給予的機遇,發揮香港在國家教育強國建設的優勢。

  修例草案透過嚴謹的質素保證,期望提升自資專上教育在本地及國際間的認受性,鞏固自資界別與公帑資助界別雙軌並行。陳卓禧表示認同,「香港如果要聚集人才,發展成為國際教育樞紐,不能夠只靠公立大學,不同背景、不同特色的自資院校亦發揮重要作用,可以令到香港教育更加多元化,多姿多彩,豐富香港高等教育。」

  條例的修訂會令自資院校的生態環境產生極大變化,因此陳校長希望,「修訂的目標與配套的政策可以使自資院校界別更加繁榮、壯大,不單是停留在目前的幾所院校,而是令到一批有心辦好教育的自資院校都能夠發展,一同參與。」

  私營自資院校需空間成長

  陳卓禧提到,目前香港的自資院校有三大類,其中資助大學旗下院校較有優勢,因其有資助大學的品牌。陳卓禧表示,透過修訂《專上學院條例》讓自資界別繁榮發展,需要考慮提供足夠的空間幫助一些非公營背景的自資院校去發展,助其成長。

  陳校長指出,非公營背景的自資院校缺乏「造血能力」來進行競爭,「比如,我們如果要租用市面上的商業大廈作為新增校舍,需要的註冊時間較長,起碼要八、九個月,對院校的發展有負擔。」因此,他認為現時需要進行修正,在過渡時期,應考慮這種差異,為不同背景的院校提供差異化的安排和支援措施。「讓其先壯大起來,再進行嚴格規管,雖然在法例裏未必能夠體現出,但希望在具體的標準、要求、指引等方面可以看到改善。」      

  對於修例草案會將自資院校頒授學位的審批權,由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轉授予教育局局長,陳卓禧表示,教育局作為一個行政管理的角色去監管自資院校,評審局作為一個專業把關人去負責學術方面的質素,兩者既是相關,亦有清晰的分工。\大公報記者 唐雪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