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看兩會/借全運東風 推廣香港「體育+文旅」


  2025年是中國體育大年,年初有亞冬會,下半年有粵港澳三地首次共同承辦的全運會,體育成了全國兩會期間的熱詞。不少身為明星運動員的代表委員,包括來自粵港澳的代表委員,在鏡頭前為全運會「打Call」,記者在會場內外亦能看到全運會吉祥物的身影──全運會已然提前預熱升溫。

  遠在北京之外的廣東和香港,不少年輕人已投入到這場體育盛事的熱潮中。在廣州創業的香港青年李祖維(見圖)就是其中之一。作為香港田徑代表隊前成員、香港田徑錦標賽800米現紀錄保持者,李祖維特別期待全運會可以有更多的汗水、更多的跑程和更多人的參與。

  「全運會對我個人來說影響真的很大,比如年初我就做了一場迎接全運會的健康跑,接下來還會參與不少相關活動。」李祖維告訴記者,他不僅是跑者,更是推動者。「我之前在廣州南沙策劃了一場迷你跑,下半年還會參與香港特區政府籌辦的全運會運動項目。」

  從賽場比賽到宣傳推廣,李祖維認為,全運會不僅僅是一場體育盛事,更是大灣區民間融合的一個平台。「要擴大傳播面和接觸面。」他建議,港澳與內地的學校、社區可以組織青少年觀摩團,安排他們到各個賽區實地觀賽,甚至舉辦一些迷你運動會,讓大灣區青年通過運動交流、認識朋友。

  除了賽事本身,全運會也為香港提供了一個推廣城市品牌的機會。李祖維認為,香港啟德體育園已經投入使用,未來完全有可能獨立承辦全國性、亞洲甚至世界級的賽事。「香港可以借助全運會的東風,推出體育主題旅遊線路。例如,在賽事期間提供『體育+文旅』體驗套餐,吸引遊客到香港感受啟德體育園的現代化設施;結合城市觀光,甚至組織運動員見面會、粉絲互動等活動。」

  「體育不僅僅是比賽,它還可以展現出城市的精神風貌、市民活力。」李祖維認為,不同城市可以設計獨具特色的全運會文創商品,例如香港可以推出印有城市地標的打氣棒、明信片等紀念品,讓全運會的氛圍不僅僅停留在賽場內,也能延伸到城市街頭,形成全民參與的熱潮。\大公報記者盧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