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後/鞏固提升獨特地位 加快培育新產業新賽道\卓 銘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昨日參加港區人大代表團審議。這是丁薛祥副總理連續兩日參加港澳相關的會議,充分顯示中央對香港的高度重視和關心關懷。丁薛祥副總理在會上充分肯定香港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強調支持香港繼續鞏固提升獨特地位和優勢,並指出香港需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產業、新賽道。在新發展階段,國家對香港有很高的期待,香港各界要積極主動作為,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全力推動發展上新台階。
丁薛祥副總理昨日在認真聽取香港全國人大代表發言後表示,過去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一國兩制」事業取得新的突破性成就。港區人大代表團團長馬逢國會後引述表示,丁薛祥副總理形容內地過去一年的發展歷程不平凡,並取得巨大成就,其中經濟方面「穩得很精彩」,全年經濟有5%增長得來不易,穩住回升向好的態勢,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更是亮點;同時,香港去年亦取得一系列突破,包括完成基本法23條立法,經濟、金融持續向好,國際影響力明顯提升,民生福祉等多方面都有改善,並表示香港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由治及興的道路上「走得越來越穩」。
丁薛祥副總理對國家與香港過去一年成果的回顧,並非簡單的總結。一方面,這是對近年來海內外反華勢力不斷抹黑內地和香港的有力反駁,以具體事實說明國家和香港特區經濟發展態勢良好,證明了「那些唱衰香港的論調都是站不住腳的」;另一方面,這也為香港及國際社會注入了更大的信心。祖國永遠是香港最堅定的靠山,內地經濟實力的提升,香港未來將有更多的機遇和更大的發展空間。香港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與由治及興之路越走越穩,兩者不但息息相關,也是過去一年香港在各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一,香港要更加堅定維護國家安全,集中精力拚經濟、謀發展、搞建設。國家安全與發展從來都是一體兩面,事實一再說明,只有國家安全得到確實保障,香港才有穩定的發展和吸引外來投資的空間,才有改善各種「老大難」社會問題的條件。
拚經濟謀發展搞建設
一系列國際排名說明了事實。例如,香港重回全球最自由經濟體、金融中心指數重回全球第三、競爭力重回全球五甲等成果,都是在完成國家安全立法後才實現。港區人大代表團副團長陳勇引述表示,丁薛祥副總理肯定了基本法第23條立法彌補了國家安全短板,是「里程碑式的大事」;並對香港青年有很大期望,應勇於對違反憲法及基本法的行為說不,維護好香港的憲制秩序。維護國安永遠是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雖然香港已制定實施《維護國家安全條例》,但現在仍不是鬆懈的時候,未來如何做好國民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國民認同感,仍是特區政府重中之重的工作。青少年是社會的棟樑,決定了香港的未來,做好國民教育是未來發展的根本。
第二,香港要繼續鞏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維護自由開放規範的營商環境。中央高度重視香港的獨特作用和優勢,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亦明確提出支持香港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可以清晰看見中央對香港角色的期許:發揮「內聯外通」獨特優勢,堅定「國際化」發展之路,當好「超級聯絡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
「十四五」規劃中,香港被賦予「八大中心」定位,為香港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奠定基礎。今年雖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但絕不代表香港的國際化之路就此停下,香港唯有不斷加強國際化特色,發揮「兩制」優勢,才能造就更大成果。在應對日益加深的地緣政治挑戰之時,國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一個國際化的香港。而對於香港自身,國際化更是香港的立身之本,既是加強對外交往的必要之舉,也是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關鍵所在。
培育本地拔尖人才企業
第三,香港要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產業、新賽道。產業結構單一,長期以來是香港發展的痛點,香港本身雖不乏國際頂尖實力的科研團隊,也在各種新產業領域取得領先成果,但在成果轉化、創科生態圈的培育上,無疑仍有相當大的改善空間。丁薛祥副總理不但表示香港要發展新產業、新賽道,更強調要具備「國際競爭力」,可見中央對香港的期許,也認可香港有條件和能力培育本地拔尖的新產業人才和企業。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振英引述指,丁薛祥副總理希望香港出現更多金融科技亮點人才,帶動香港金融科技整體的提升和發展;並特別希望加強大灣區其他城市與香港的合作。DeepSeek、《哪吒2》、《黑神話:悟空》的面世,已證明內地科技發展已達到世界頂尖水平,香港與內地之間的緊密連繫,也是創科發展的重要槓桿,在推動創新資源共享的過程中形成協同效應,共同提升兩地創科能力。
中央對香港獨特地位和優勢的重視和支持,既是對香港未來發展賦予的強大信心,亦向全世界發出香港國際化特色只會越益顯著的信息。香港今後發展方向再清楚不過,社會各界都應以時不我待的精神,集中精力拚經濟、謀發展、搞建設,全力開創新的發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