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修內功」 以科創培育新質生產力

【大公報訊】記者王逍、黃慧北京報道:近來,中國民營企業發展備受海內外關注。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泰豪集團董事會主席黃代放(圓圖)表示,民營企業目前遇到的困難是多方面的,既有科技進步帶來的壓力,也有內部治理和外部環境變化的影響。特別是在國際環境複雜多變的背景下,民營企業需要堅定信心,注重「修內功」,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以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
黃代放稱,自己有幸參加2月17日在京舉行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很是激動自豪。當前是民營企業大展身手的好時機,國內統一的特大市場、產業鏈體系以及基礎設施的完善,為民營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特別是每年上千萬的大學畢業生,尤其是理工類人才,為民營企業提供了豐富的人才紅利。
近年來,泰豪集團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VR)等領域進行了大量投入,成立了AI研究院和VR研究院,並與江西的VR產業緊密結合,推動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和無人化發展。黃代放特別強調,企業應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緊跟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發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黃代放指出,現金流就是企業的「血液」,科創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往往面臨融資難的問題,傳統金融機構對科創企業的風險承受能力較低,導致科創企業難以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希望政府層面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給予更多支持,一方面需要各方通力合作,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另一方面需要保護好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建議運用更多的金融工具,幫助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問題。
此外,泰豪的海外市場主要集中在非洲、東亞、中東和東南亞等地區。泰豪不僅將中國的技術和品牌帶到了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還通過招收「一帶一路」合作夥伴留學生,推動產教融合,培養國際化人才。黃代放坦言,全球某些區域的動盪是最大的風險之一。在海外市場的拓展中,企業應始終將員工的人身安全放在首位,同時確保業務在符合當地法律的前提下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