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係/不確定的世界 亟需中國的確定性\宇 文

  近來,世界亂局紛擾,不確定性更強。美國陷入癲狂單邊主義,實施新殖民主義,烏克蘭成棄子,也讓歐洲國家集體陷入大國「配角」尷尬。美、俄、歐不消停,中東局勢不明朗,由此形成的混亂傳導,導致全球秩序加速重構,世界面臨更強不確定性。

  美國不靠譜,歐洲靠不住。面對不確定的世界,中國的確定性才能穩固全球信心,帶給世界願景和希望。3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這場記者會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年度宣言,也是對全球治理命題的積極回應,展現出大國在動盪時代的歷史擔當。

  2025年,中國元首外交將迎來新的高光時刻,亞洲冬運會、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上合組織峰會等重大活動,將繼續書寫中國與世界的「雙向奔赴」。特別是中國將於秋季在天津主辦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一方面以天津為支點連接「一帶一路」與歐亞大陸,構建更緊密的發展夥伴網絡;另一方面,借助上合平台推動全球安全倡議落地,為俄烏衝突等熱點問題提供對話平台。相比美國以陣營對抗甚至新殖民主義的極限遏制的霸權模式,中國以機制化合作化解衝突的方式,是中國為全球治理開出的「良方」,不僅體現中國外交的智慧,正是中國為動盪世界注入確定性的關鍵。

  在記者會上,人們印象深刻的是王毅對美國的五連發質問:「關稅戰、貿易戰中得到了什麼?貿易逆差是擴大了,還是縮小了?製造業的競爭力是上升了,還是下降了?通脹是好轉了,還是惡化了?民眾的生活是變好了,還是變糟了?」五大質問直指美國單邊主義政策的自損本質,給出了中美關係超越零和博弈的破局之策,即相互尊重是前提,合作共贏是出路。中國無意取代美國,但也不會在核心利益上退讓。這種堅定立場,既是對「中國威脅論」的有力回擊,也為國際社會提供了理性選擇──唯有摒棄「叢林法則」,才能避免世界倒退回弱肉強食的時代。中國對美國單邊主義四面出擊的理智務實立場,既是給特朗普2.0的猛然棒喝,也為陷入對美焦慮的各國提供了更為有效的應對手段。

  在處理俄烏衝突方面,王毅重申中方一貫主張:「談判桌是衝突的終點,也是和平的起點。」自衝突爆發以來,中國始終秉持中立調解者角色,推動政治解決路徑。他提醒國際社會,衝突根源複雜,需兼顧各方合理關切,而非簡單施壓。中俄關係作為「動盪世界中的恆量」,為大國相處提供了範本──雙方堅持「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探索出新型大國關係之路。當烏克蘭變成美國的棄子,當歐洲成為美俄餐桌上的菜單,中國處理俄烏衝突的方式才顯得如此可貴。

  中國和全球南方國家一起,為世界提供確定性。當前,全球南方國家正成為國際舞台的關鍵力量。數據顯示,全球南方經濟總量佔比超40%,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80%,今年1月印尼正式成金磚成員,金磚國家擴容至19國等事件,標誌着南南合作進入新階段。中國始終與全球南方站在一起,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分享發展機遇,通過中非合作論壇落實十大夥伴行動,通過上合組織擴容增強區域凝聚力。正所謂「風從南方起,潮自南方來」,王毅用這句生動比喻,點明全球南方國家在重塑世界格局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

  相比其他國家外交,王毅將中國外交概括為「四大力量」:捍衛國家利益的堅定力量、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正義力量、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的進步力量、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的建設力量。這一定位以國家利益為根基,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視野,構建起層次分明的戰略框架,既是中國外交確定性的強力支撐,也為失衡混亂的全球外交提供了範本。

  在這個紛亂的世界,中國的確定性來自於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在此基礎上中國外交才更具全球號召力。簡言之,中國式現代化不僅提升了中國綜合實力,也為人類文明提供了新的選擇──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公平正義。當西方在「脫鈎斷鏈」中迷失方向時,中國正以開放包容的姿態,引領世界走向更廣闊的天地,帶給世界多維度的確定性。一是制度層面的確定性,如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二是發展方面的確定性,通過「一帶一路」、金磚國家機制等維護全球多邊貿易體系,實現與全球南方國家實現互利共贏;三是價值方面的確定性,以「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超越意識形態對立,在人工智能、外空治理等新興領域推動國際規則制定。\國際關係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