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中有進/中國外貿開局穩 首兩月出口創新高

  圖:儘管面臨外部環境的不利影響,中國外貿表現穩健,仍展現出強韌性。
  圖:儘管面臨外部環境的不利影響,中國外貿表現穩健,仍展現出強韌性。

  今年前兩個月,中國外貿表現穩健,儘管面臨外部環境的不利影響,仍展現出較強韌性。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1月至2月中國進出口總值達6.5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1.2%。其中,出口3.88萬億元,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長3.4%;進口2.66萬億元,下降7.3%。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表示,剔除春節假期等不可比因素影響後,進出口實際增長1.7%,充分體現了中國外貿發展的韌性。\大公報記者 倪巍晨

  若按美元計價,前兩個月中國進出口總值為9093.7億美元,同比下降2.4%。其中,出口5399.4億美元,增長2.3%;進口3694.3億美元,下降8.4%。

  Fost首席經濟學家馮建林分析指出,出口增速放緩主要受全球經濟疲軟、去年同期基數較高以及今年首兩月工作日減少等因素影響。進口下降則反映出內需改善進展緩慢,需求不振的狀況仍在持續。然而,中國機電產品出口表現強勁,尤其是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集成電路等領域出口逆勢增長,成為支撐外貿的重要力量。

  機電產品佔出口總值六成

  數據顯示,前兩個月中國機電產品出口達2.33萬億元,同比增長5.4%,佔出口總值的六成;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6081.3億元,同比下降8.2%。畢馬威中國經濟研究院院長蔡偉指出,全球人工智能產業的蓬勃發展和海外消費電子市場的復甦,對中國集成電路、自動數據處理設備等商品出口形成強勁拉動。

  展望未來,分析師普遍認為,儘管淨出口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可能趨於收窄,但全年出口增速仍有望保持正增長。華金證券首席宏觀及金融地產分析師秦泰表示,2025年中國出口同比增速預計為1.6%。他強調,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工業生產國,出口對人民幣匯率變動的敏感度較低,決策層不會通過貨幣貶值來刺激出口。相反,政策重點將放在提振內需,特別是高端耐用消費品的消費升級。

  料不會通過人民幣貶值刺激出口

  馮建林指出,今年全球經濟增速預計相對平穩,國際貿易量增速可能略有加快,加之中國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及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出口價格仍具競爭優勢。他預計,隨着「穩增長」政策的持續發力,全年進口同比增速或達2%。

  蔡偉認為,前期存量與增量政策的進一步部署將推動內需持續修復,外需在全球貿易需求回升及短期「搶出口」效應下也將保持一定韌性。他預計,今年中國出口增速可能有所回落,但總體仍將保持韌性。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劉濤補充說,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已將「穩定對外貿易發展」列為今年重點經濟工作之一。未來,「穩外貿」政策將從擴大制度性開放、培育外貿新動能、發展服務貿易等方面發力,進一步鞏固中國外貿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