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常諫議】中國堅定支持聯合國彰顯大國擔當
鄧飛 特約評論員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昨日在兩會記者會上表示,「矛盾越是複雜,越要突出聯合國的重要地位;挑戰越是緊迫,越要維護聯合國的應有權威。」今年,聯合國迎來了成立80周年的重要時刻。作為全球最具代表性和權威性的國際組織,聯合國在過去幾十年中經受住了國際風雲變幻的考驗,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強權政治抬頭,一些國家甚至對聯合國的權威性和有效性提出了質疑。在這樣的背景下,外交部長王毅的這一表態,不僅體現了中國對聯合國的堅定支持,也彰顯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國際擔當。
聯合國成立於1945年,其初衷是為了避免兩次世界大戰的悲劇重演,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全球合作與發展。80年來,聯合國在推動殖民體系瓦解、促進人權保護、應對氣候變化、消除貧困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然而,隨着國際格局的深刻變化,聯合國也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
聯合國事業面臨霸凌挑戰
近年西方一些大國採取了各種霸淩行為:單邊制裁、經濟脅迫、外交孤立、信息戰和網絡攻擊,以至軍事干預等。這些手段,可能在短期內為這些國家帶來零和遊戲的好處,但中長期來說,霸凌者的利益最終會受到損害,因為全球已經轉向追求互利共贏。面對全球性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國際社會應當攜手合作,共同應對。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始終是聯合國事業的堅定支持者和積極貢獻者,並願同各方一道,重溫聯合國創始初心,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
事實上,中國一直意識到自身承擔的國際責任,並在近年積極提倡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這理念由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呼籲各國應該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並在其後不斷深化,強調國際社會應在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等共同價值觀的基礎上加強合作。2017年,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首次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寫入決議,這標誌着該理念在國際層面獲得了更廣泛的認可。此後,「人類命運共同體」逐漸成為中國外交政策的核心理念,並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南南合作、全球治理參與等具體行動加以實踐,展現了中國對全球共同發展、和平與繁榮的承擔。
中國展現對共同發展的承擔
在過去一段時間,西方發達國家生活在經濟富裕的水平。然而,王毅提到,基於平等原則,「全球南方的聲音應當得到更多傾聽,各國的正當權益應當得到充分保護」。「南南合作」的理念,始於二戰結束後冷戰初期,發展中國家之間藉着彼此的經濟技術合作,透過貿易、投資、技術轉讓、文化交流等多個領域,實現共同發展。這些國家通常位於但不限於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而近年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包括亞洲、歐洲、非洲等多個地區的國家,其中許多都是南南合作的成員國。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始終是南南合作的積極參與者和貢獻者。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等平台,與南南合作成員國加強合作,共享發展機遇,共同應對挑戰,對中國而言,南南合作有助於拓展國際市場,促進技術交流,增強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聯繫,同時也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平台,尤其是近年中國在科技上爆發式發展,不僅能夠與南方國家分享自身發展經驗,也可以提升其科技水平,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這與當前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展理念高度契合。
在西方一些發達經濟體處於一片混亂之際,他們依舊擺脫不了利用傳統霸凌的方式去解決國內國際矛盾,然而,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中國已有能力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透過對話協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贏,以建設一個和平、安全、共同繁榮和開放包容的世界,藉此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