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兩會建言】擴「一試多證」涵蓋行業 推動灣區人才流動
「一試多證」是粵港澳三地共同探索的新型人才評價模式,考生一次考試合格後,可同時獲得廣東省技能人才評價證書、香港專業能力評估證書或澳門職業能力證明書及國際行業權威證書。自2013年啟動以來,已涵蓋維修電工、美容師、美髮師等工種,累計5,099人次參加考試,4,002人獲證。
2023年10月,粵港澳三地在廣州南沙簽署合作協定,計劃在旅遊餐飲、工程科技、護理服務等領域拓展「一試多證」合作,推動大灣區技能人才評價標準對接,引進港澳領先規範,推廣國家技能人才評價制度,促進職業院校師資雙向交流。粵港還計劃在建造業率先推行「一試多證」安排,公布灣區標準,助力人才流通。
在建築業,「一試多證」可緩解港澳技工短缺問題。香港未來基建工程如北部都會區、交椅洲人工島等面臨人力不足,2023年技術工人缺口達1萬人,預計2027年缺口將高達4萬人。大灣區「一試多證」安排可打通人才資歷認證障礙,為香港建築業提供更廣闊的人才市場。我們過去曾於兩會期間提出建議,加快設立「灣區標準」,以及盡快落實擴大「一試多證」至建造業。
民建聯建議通過擴大「一試多證」至更多行業,可進一步推動大灣區人才流通,助力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鼓勵內地和港高校合作開發課程
第一,擴大「一試多證」行業覆蓋範圍。「一試多證」有助於提升大灣區不同行業整體人力水準,推動行業間交流合作和人才流動。建議未來涵蓋更多建造業工種和職位,如行業管工職系。香港政府可與廣東省和澳門政府共同推動「一試多證」計劃覆蓋更多行業,加快共同培養技術人才,深化技術工人培訓體制,拓展專業人才就業和發展空間。
第二,設計與推廣「一試多證」課程。根據大灣區新興產業和跨區域業務需求,設計新的「一試多證」課程。建立機制,鼓勵內地和香港高校、職業教育機構合作開發課程,採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利用兩地優質教學資源。例如,由香港專家線上授課,內地提供實習或線下實踐教學機會。
第三,加強宣傳推廣「一試多證」。針對內地學生和求職者,宣傳在香港考取的證書在內地就業和職業發展中的優勢;針對香港居民,突出在內地考取的證書對其在大灣區等內地市場拓展業務、就業的便利性。例如,宣傳內地建築工程證書可幫助香港建築從業者參與內地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