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推動明清城牆早日申遺成功

●陳列在南京城牆博物館內的城牆磚。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陳旻  攝
●陳列在南京城牆博物館內的城牆磚。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陳旻 攝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龍翔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龍翔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旻 兩會報道)修建自公元十四世紀中期的南京明代城牆,目前保存完好的約25公里,是目前世界上現存最長、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都城城牆。2024年,國家文物局第三次將以南京城牆為代表的「中國明清城牆」項目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龍翔建議南京城牆申遺提速,他說:「希望能將南京城牆(中國明清城牆)列入『十五五』期間國家正式申報項目,推動南京城牆(中國明清城牆)早日申遺成功。」

  「南京城牆具備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突出普遍價值。」龍翔介紹,南京城牆始建於1366年,是中國南方城市城牆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國古代都城形制的集大成者,現存25.091公里。

  南京城牆的價值還體現在城牆磚上,磚上的磚文蘊藏着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南京明城牆建造時,共動員5個省162個州縣共28萬民工,燒造城牆磚數量達3.5億塊,其中95%以上的城磚刻有銘文,多者69個字,少則1個字。「南京城牆多達億塊的城磚上,印有各燒造產地、督造官吏、基層造磚人員信息,反映出當時嚴苛的徭役徵派制度及規範化的燒磚技術,是中國現存的一組規模最大、歷史文化價值極高的漢字磚文群,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龍翔說。

  2014年,南京成立了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鑒於南京城牆申遺基礎性工作已基本就緒,符合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標準和要求,龍翔呼籲國家文物局進一步加強對南京城牆(中國明清城牆)保護利用及申遺工作的指導,要牽頭開展綜合評估,研究確立聯合申報城市數量及申報模式;指導各遺產點所在地進一步提高對城牆的保護利用水平,做好城牆修繕、周邊建設管控引導、環境整治、闡釋展示等工作,提升文物系統性、整體性保護能力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