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籲立法要求私院提供書面報價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健怡)消委會前日公布,過去4年接獲191宗涉及私家醫院及日間醫療中心的投訴,近半與收費爭議有關,消費者使用服務後隨時收到與報價時截然不同的「震撼賬單」。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昨日在電視節目上表示,部分醫療機構會先詢問病人有沒有購買醫療保險,再向他們推介額外的醫療服務,促使病人抱着「索償到盡」的心態而接受不必要的醫療程序,長遠或推高保費,形成惡性循環。

  她呼籲香港特區政府加強規管,要求私營機構提供清晰書面報價,避免病人面對突如其來的高額費用,大失預算。

  黃鳳嫺引述有消費者表示,醫療機構先詢問他有否購買醫療保險,「如果用保險索償,醫療服務就多收6,000元。」

  她指出發現有病人想用盡保險賠償額,或被醫療人員游說使用更多不必要醫療服務,「例如本身很簡單的白內障手術,消費者細想後覺得不如一併檢查糖尿病,因很多時糖尿病都會影響雙眼。然後又想到驗糖尿與全身檢查的金額並非相差很遠,不如再給多點,變相出現不斷推高費用的情況。羊毛出自羊身上,若推高整體理賠的金額,保險公司都會繼續加價,保費便愈來愈貴,不受保的項目亦會更多。」

  減少口頭報價爭拗

  她並指出,研究發現不少私院及日間醫療中心只是口頭通知消費者醫療費預算,多數醫療投訴個案不易調解,成功率僅35%,反映收費透明度明顯不足。

  她建議立法要求醫療機構以書面報價,減少口頭報價時出現爭拗,「如有書面報價,就算有多趕急,都一定會告訴你加了的醫生費用,因為已經有一些範本或報價,整體費用上的確定性高很多。」

  她又鼓勵醫護人員預先與病人講解,因應不同狀況下,如出現緊急情況有機會進行更多療程、收取更多費用,提升價格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