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6%受訪港人表明唔願生 團體建議設置業誘因谷生育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洪澤楷)香港結婚率與生育率持續下降,香港好聯盟昨日公布一項調查發現,近10%受訪成年人是堅定的不婚主義者,亦有43.6%受訪者表明沒有生育意願。同時,媒體對婚姻和生育觀念的影響顯著,多達40.2%受訪者因此對結婚生子持負面態度。聯盟建議香港特區政府在房屋政策中提供更多婚育誘因,例如為年輕家庭置業提供低息貸款,以及為育有子女的家庭提供申請居屋的額外配額等。聯盟又建議政府將婚育價值觀納入中學及大學課程,資助家庭溫馨題材的影視作品,並在公共媒體每年播放至少100小時婚育宣傳節目,以扭轉「不婚不育」的社會氛圍。

  香港好聯盟於去年12月至今年1月透過網上問卷,成功訪問851名年齡介乎18歲至45歲的市民,發現9.3%受訪者自稱為堅定的不婚主義者。整體而言,30歲至35歲被視為最理想結婚年齡,受訪者對婚姻的期待亦趨向務實,主要依次為有穩定的伴侶關係(35.3%)、共同承擔生活費(29.4%)及經濟保障(21.2%)。

  現實條件往往使年輕人推遲甚至放棄生育,調查發現,43.6%受訪者表明沒有生育意願,經濟壓力及子女的學業與升學壓力是受訪者對生育的主要擔憂。

  倡為育有子女家庭設額外申居屋配額

  香港好聯盟執委劉婉儀建議特區政府推出「新生兒家庭優先購屋計劃」,為年輕家庭置業提供低息貸款;擴大公共房屋供應量並提供育兒家庭至少5年租金凍結保障;以及為育有子女的家庭提供申請居屋的額外配額。營造家庭友善職場方面,聯盟建議政府鼓勵企業為新生兒父母提供彈性工作制度,並將有薪產假延長至18周、男性侍產假增至10天,以促進家庭共擔育兒責任。

  聯盟並建議將婚育價值觀納入中學及大學課程,助年輕人建立健康婚姻觀;鼓勵媒體製作正面婚姻與育兒內容,透過政府資助家庭溫馨題材的影視作品,並在公共媒體每年播放至少100小時婚育宣傳節目;以及設立「婚育價值傳播基金」,推動婚姻與家庭價值的社會認同,減少婚育負面觀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