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藉培育新質生產力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為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港要在創新發展上發力破局」

●香港具優厚條件打造國際創科中心。圖為去年4月的香港國際創科展人頭湧湧。 資料圖片
●香港具優厚條件打造國際創科中心。圖為去年4月的香港國際創科展人頭湧湧。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全國兩會正在北京舉行,國務院總理李強所作的工作報告有關港澳部分,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日前參加港澳地區全國政協委員聯組會上的談話,都為香港如何繼續發揮好獨特優勢、持續改革創新,指明了方向,並提供了根本遵循。特區政府三位司長及三位副司長昨日在社交平台發帖表示,香港要以更大的格局、更足的力度,在創新發展上發力破局,為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香港要以更大的格局、更新的思維、更足的力度、更強的合力,在創新發展上發力破局,抓住新機遇、增添新動力、開創新局面,為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也讓香港這顆國家的掌上明珠更加熠熠生輝。

  「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他強調,發展是繁榮穩定之本,創新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是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香港打造國際創科中心有非常好的條件,除了基礎科研、高等教育實力不凡,國際金融中心的各方面制度和資源也可以提供強勁動力。未來的關鍵,是政府如何以更大魄力和更有力的政策措施,把金融和創科深度結合,讓資本和工商界有誘因、有信心投資未來產業,「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切實推動香港通過培育新質生產力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他表示,特區政府會以創新思維、創新政策、創新機制,帶動大家各擅勝場、聚成合力,共同把香港打造成為國際高等教育樞紐、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優勢互補的一體化發展,共同書寫香港繁榮發展新篇章。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國家永遠是香港最堅實的支撐,今年內地經濟穩中向好的態勢,為香港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最大的信心和底氣。香港必須勇立潮頭,把握機遇,在3個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在貢獻國家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為自身取得更好的發展。

  為未來關鍵產業構建蓬勃生態圈

  他表示,科技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核心要素,是催生新產業的重要力量。香港在這方面擁有良好的基礎,在發展人工智能的關鍵要素,即算法、算力、數據、人才、資金等方面,都有獨特的優勢。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除了盡顯全鏈條籌融資市場的力量外,更銳意匯聚和發展「耐心資本」,包括利用港投公司引導和槓桿市場資金,持續優化上市制度和安排,鼓勵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共同為未來關鍵產業構建蓬勃的生態圈。

  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有「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在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方面大有可為。既鞏固與傳統市場的合作,更開拓新興市場的聯繫,雙軌並進。因應國際政經形勢的變化,香港正加速推動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的建設,助力內地企業更深度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和合作,及與粵港澳大灣區以及其他內地省市聯動,合力開拓海外的市場和商機。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表示,對地緣政治帶來的重大挑戰,對維護國家安全工作保持高度警惕尤為重要。律政司必定會繼續以沉穩務實的態度,嚴格按照法治原則,盡忠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確保香港有一個安定的環境,可以專心用好 「一國兩制」下的制度優勢,助力國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同時,律政司將竭盡所能鞏固香港國際化、高水平、信譽好的法治環境。今年重中之重的任務,就是辦好國際調解院簽約儀式,完成國際調解院總部建設工程,令國際調解院能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正式開始運作。「國家領導人多番表示極之看重香港,我們絕對不能辜負國家對我們的厚愛。」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分享了三個體會:一、國家是香港發展的最大靠山,而中央的堅實支持是香港發展的底氣所在;二、新時代挑戰和機遇並存,但機遇大於挑戰;三、香港絕對是國家的掌上明珠,在國家的支持下,發揮好「一國兩制」的優勢,東方之珠更亮更光。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表示,香港正面對不少挑戰,但在行政長官的帶領下,特區政府會抓緊機遇、主動出擊、破局革新,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助力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同時繼續發揮好香港國際化的獨特優勢,做好「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深化國際交往合作。

  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表示,律政司會繼續做好有關國際調解院和國際法律人才培訓學院的工作,進一步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同時積極推動香港法律業界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