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展沙畫裝置 呈現畢加索名作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茗)畢加索反戰名作《格爾尼卡》將以沙畫裝置方式在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重現。藝術家李明維以沙粒製作的大型裝置「如沙的格爾尼卡」,今日起至7月13日在M+的展演空間呈獻,免費向公眾開放。該裝置以沙粒為材料,因沙象徵「無常」和「變化」,並藉此帶出混亂本質的思考。沙畫目前尚未完成,李明維將於展期臨近尾聲時現場完成作品。

  1937年4月26日,西班牙內戰期間該國巴斯克省歷史名城格爾尼卡城遭受地毯式轟炸,畢加索深感震撼,並創作多幅作品表達對戰爭的憤恨,而同年繪畫的《格爾尼卡》最為著名。

  李明維在閱讀《格爾尼卡》書籍時正於玻利維亞旅行,遇上沙塵暴,看見沙粒在自己的越野車旁堆積,車窗被掩蓋使得光線盡失,沙塵暴最終停止,而這一經歷讓他覺得自己與格爾尼卡人於1937年遭受轟炸時候的彷徨狀態產生共鳴,讓他有靈感創作「如沙的格爾尼卡」,重現《格爾尼卡》刻畫的殘暴殺戮,帶出混亂本質的思考。

  藝術家將登場完成作品

  這個作品在M+展出期間,仍有小部分處於未完成狀態,李明維將會在展覽臨近尾聲的6月28日當日上演一場現場展演,將聯同其他表演者完成作品的剩餘部分,其後邀請觀眾在沙畫上行走,模糊原本圖像,李明維之後再與其他表演者隨意移動,輕掃沙粒,摧毀畫作的同時創作新的抽象構圖,藉此創造出毀滅與創造之間圓融無礙的循環。

  李明維表示,「如沙的格爾尼卡」不僅向畢加索的作品致敬,也是探索人們如何以不同視角審視歷史中的暴力與犧牲。沙畫的完成和被人掃除,創造一種共同體驗,改變對失去和重生的理解,歷史傷痛如何孕育出改變。

  至於作品中放上石頭,他解釋由於沙畫屬平面作品,加入石頭不僅讓畫面變得立體,亦讓參觀者在疲憊時坐下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