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教與學】掌握輕聲調值 輕鬆糾正「港台腔」
輕聲是一種特殊的變調現象,它的作用是能增強普通話的節奏感、音樂感,使普通話說得抑揚頓挫、輕重得當。然而,輕聲是香港人普通話學習普遍存在的難點。所謂的「港台腔」,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沒有掌握輕聲詞語的讀音。
輕聲的發音特點是:輕且短,這屬於理論概念。但如何在實際運用中輕鬆掌握呢?就需要我們掌握另一個輕聲的特點——輕聲也是有調值的:
第一、當前面一個音節的聲調是一聲、二聲、四聲時,後面的輕聲就需要短促的低降調。而對於香港人來說,降調是難點。所以日常教學中,我會以「子」名詞教學法進行重複練習。比如:桌子、房子、凳子、孩子、瘋子、褲子。
當這些音高的感覺掌握了,再通過訓練去體驗,那麼就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
第二、當前面音節是第三聲,後面的輕聲就是半高平調。而因為第三聲發音有明顯的高低曲折,這也就要求他們必須注意語調的變化,所以反而容易掌握。當掌握第一種發音的感覺後,再去找第三聲的發音練習就會比較輕鬆了。比如:姐姐、耳朵、喜歡、尾巴、眼睛等。
除了以上兩點,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對輕聲詞語的積累,比如重疊的動詞或者名詞、助詞、方位詞等等。循序漸進地練習,難點自然也就不難了。 ●劉利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