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聚焦】科創靠財策推動 倡港拉動消費刺激內需 港區代表:中央挺港發展經濟 冀港對外交流發揮更好作用

●李慧琼表示,國家未來要走向高質量發展,在科技創新、科教興國將會有很多新措施 。民建聯供圖
●李慧琼表示,國家未來要走向高質量發展,在科技創新、科教興國將會有很多新措施 。民建聯供圖

●多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表示,香港各界要與內地攜手培育科技創新人才。圖為去年香港國際創科展。 資料圖片
●多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表示,香港各界要與內地攜手培育科技創新人才。圖為去年香港國際創科展。 資料圖片

  全國人大香港代表團昨日繼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多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會後見傳媒介紹審議情況。他們表示,香港各界要繼續擔當好「超級聯繫人」、「超級增值人」角色,更好幫助內地企業「走出去」,並助力國家完善涉外法治建設,與內地攜手培育科技創新人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為國家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的新貢獻,同時為香港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香港文匯報記者柴婧、康敬、黃子晉、蔡學怡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慧琼表示,國家未來要走向高質量發展,在科技創新、科教興國將會有很多新措施,故需要有積極的財政政策推動,同時亦需要拉動消費、刺激內需。中央一如既往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並期望香港在對外交流方面發揮更好作用。

  代表:檢視銀行中小企貸款風險權重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振英表示,報告中提到國家擬發行5,000億元的政府債券,用於補充大型商業銀行的資本。他相信此計劃可額外給銀行釋放逾3萬億元的貸款空間。不過,同時應對銀行發放中小企業貸款的風險權重進行檢視,令銀行願意將釋放出來的資本用於中小企業貸款。為鼓勵金融機構願意放貸給創科企業,可允許知識產權作為其中一樣認可抵押品。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教聯會主席黃錦良表示,報告中特別提到香港要「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建議香港未來應利用好本地的高等院校,加強與國際上「產學研」的合作。同時,要發揮好身為香港教育工作者的作用,除了良好的師風師德之外,亦要重視並提升教學上的質量,要與時俱進,掌握更多新的科技。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胡曉明表示,香港要用好「一國兩制」制度優勢,包括對接好海內外市場、開創國際標準及規則等,並期望國家支持香港把握國家發展的重大機遇,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發展,共同合力推出創新政策及措施,加速發展大灣區成為世界級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吸引海內外企業、人才及投資者匯聚大灣區,加速生物製造、量子科技、人工智能、6G、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發展,助力國家新質生產力發展,提升科技及經濟實力。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曼琪表示,香港應爭取助力完善涉外法治建設,如在香港成立獨立的國際法治指標研究中心,助力國家成為亞太區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至全球法治評估領域的重要參與者,既能為要「走出去」的內地企業提供可靠法律風險管理支援,也能助力國家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發揮更大作用,推動構建平等有序的多極化世界。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姚祖輝表示,隨着國家科技產業的崛起,香港作為連接內地與世界的重要橋樑,需要與時俱進,積極進行戰略調整,將內地的最新科技成果推廣到全球市場,提升內地品牌在國際的影響力,同時為香港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就業機會,而高品質的教育體系是幫助國家培養新時代複合型人才的根基,香港的高校應該爭取加強與內地科研機構及高新產業合作,攜手培育科技創新人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提升教育的應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