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聚焦】粵港澳產學研聯動 發力新興未來產業 積極對接科技教育人才優勢 在人員往來等5方面強化規則銜接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敖敏輝 兩會報道)6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廣東省代表團在駐地舉行全體會議,並向中外媒體開放。會場上,外骨骼機器人現身,全球領先AI智能讀碼器亮相,與會代表暢談高階機器人、飛行汽車,科技感滿滿。廣東表示將積極對接港澳的科技、教育、人才等優勢,攜手港澳,在支持基礎研發的同時加快發展人工智能、機器人、自動駕駛、量子科技、商業航天等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同時,大灣區將圍繞人員往來、車輛通行、資金和數據流動、政務服務等5方面,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促進資源要素高效便捷流通。
廣東產業規模大體系全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在會議上表示,廣東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有使命、有機遇、有基礎、有行動。談到廣東的基礎優勢,他指出,廣東的產業規模大、體系全,第一、第二、第三產業都比較發達,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一體發展,擁有製造業31個門類。去年,繼2023年汽車產業成為廣東第八個萬億級產業集群後,2024年,新能源產業又躍升成為廣東第九個萬億級產業集群。
黃坤明強調,廣東毗鄰港澳,聯通世界,這是廣東天然的優勢、獨有的優勢,也是不斷增厚的優勢。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過程中,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珠聯璧合、相向而行,強化產學研創新協同,前途不可限量。
加大聯合科研攻關力度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省長王偉中在談到粵港澳產學研合作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港澳有多所全球知名高校,科研實力很強,廣東的高校數量和在校人數也在全國位居前列。目前,港澳高校在廣東已經建成了9家新型研發機構,三地合作共建了31個聯合實驗室,聯合企業開展了緊密的產學研合作。王偉中說,接下來,廣東將積極對接港澳的科技、教育、人才等優勢,加大聯合科研攻關的力度,集聚更多國際高端創新資源和要素。
粵續向港澳開放重點領域研發計劃
為此,今年廣東將新建一批粵港澳聯合實驗室,繼續面向港澳開放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和基礎研究重大項目,並以此為基礎,加快發展人工智能、機器人、自動駕駛、低空經濟、生物製造、量子科技、商業航天等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重點5方面開展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為強化粵港澳合作,廣東今年將進一步實施「灣區通」工程,不斷加強基礎設施硬聯通和規則、機制的軟聯通,以及三地居民的「心聯通」。
接下來,廣東將重點圍繞人員往來、車輛通行、資金流動、數據流動、政務服務等方面,強化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提升大灣區市場一體化水平。比如,深港兩地居民非常關心的新皇崗口岸將於今年年底全面建成,最短通關時間縮至5分鐘。同時,橫琴口岸正推行免刷證無感快捷通關。這些將為大灣區居民帶來更好的通關體驗。廣州、深圳與港澳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礎,今年亦將進一步加強與港澳的產學研聯動。
穗將建科技成果信息共享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委書記郭永航表示,廣州將搭建科技成果信息共享體系,推動粵港澳三地科技資源跨境便捷流動、快速轉化。與此同時,高標準建設大灣區場景創新中心,全方位開放應用場景。
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市市長覃偉中表示,深圳將持續營造一流開放的創新生態,依託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等重大平台,充分發揮毗鄰港澳的開放優勢,加快集聚全球高端創新要素。
廣東團代表建言
廣東省工商聯主席、研祥高科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陳志列:
●建議將工業人工智能作為廣東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主賽道,鼓勵支持行業龍頭企業搭建工業人工智能產品和方案綜合性體驗中心。
廣東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合會會長、國眾聯建設工程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黃西勤:
●建議金融主管部門推動數據資產融資創新,鼓勵金融機構和企業探索新模式,為企業提供更多靈活多樣的融資渠道,為數據生產的價值實現提供更豐富的應用場景。比如,設立數據資產專項資金等。
廣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馮興亞:
●建議開展飛行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零部件可靠性的等效研究,在粵港澳大灣區先行打造立體化出行平台。
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吳豐禮:
●建議依託國家實驗室的科研優勢,集中攻關高精度感測器、自適應控制演算法等技術問題;布局粵港澳大灣區具身智能產業集群,形成研發、認證、應用聯動機制。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敖敏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