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搞】政務服務增值化 營商環境「跟人走」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麗水市景寧畲族自治縣縣長藍景芬向香港文匯報記者分享了一個小故事:在天津經商的景寧人林某,被問及最需要什麼服務時,訴說的卻是老母親看病這件事。「縣裏對此很重視,借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的東風,在全國各景寧商會建立『景醫健康暖心橋』聯絡機制,為在外創業謀生的『畲鄉經理』及其家屬開通全程導醫等服務,得到了老百姓的交口稱讚。」
「這件事告訴我們,營商環境並不簡單地局限在行政區劃內,還要緊緊跟着人。」 藍景芬介紹道,景寧人長期在外創業,成就了小超市、小賓館、小水電「三小經濟」。「縣裏全力培育這支隊伍,讓這批平均學歷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景寧『泥腿子』逐漸成長為全國各地的『董事長』,而『畲鄉經理』們也為老家帶回了超過85億元人民幣的創業投資。」
與「最多跑一次」 改革、數字化改革等一致,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又持續拓展着營商環境建設的深度與廣度。「現在,企業的形式、業態越來越多元,服務需求也越來越複雜,如何回應企業需求成為一個系統性工程。」 藍景芬坦言,房子、車子、孩子、票子等人才關心的問題,都與營商環境建設密切相關。
事實上,早在2023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便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 ,而2024年發布的《浙江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更提出了明確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依託政務服務機構建設企業綜合服務中心,「一個口子」 受理企業需求,受理模式也從此前的「零敲碎打」 正式迭代升級為「一類事」 ,全力推動增值式政務服務提檔升級。
「我們都是搞技術出身,不擅長與政府部門打交道,杭州的『無事不擾』對於企業專心研發幫助很大。」 「杭州六小龍」 之一的強腦科技合夥人何熙昱錦表示,多年前企業在眾多橄欖枝中選擇了杭州余杭區的未來科技城,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中了政府的這種做法。「會談時,相關負責人做足功課,與我們聊了三個多小時的腦機介面技術,一下子就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
服務有針對性更吸引企業
「坦白講,近年來全國各省市對於科創人才的引才力度都很大。」未來科技城管委會人才和金融服務中心副主任王冠軍說,你可以去看看那些全國科創大賽的現場,除了參賽者,最多的就是像我們這樣各地管委會人才中心的工作人員了,「先衝上去發一波名片,等比賽結果出來了,再針對性地去『堵』表現優異的參賽選手的房門,哪怕是聊上幾句也好,想方設法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誠意。」
「不同的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需要的政府服務是不一樣的,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對企業的吸引力更大、效果更好。」 王冠軍坦言,例如,科創企業不太了解商事規則,管委會就在知識產權保護、商標註冊、標準制定等方面多做服務,幫助企業補短板。「提前研判、提前準備、隨叫隨到、講求實效,是『無事不擾』但『有求必應』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