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區委員積極獻策 關注港會展業發展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蔡學怡)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正在北京召開,不少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紛紛積極提出自己關注的議題,包括透過打造國家跨境電商「外循環」支點、支持香港成為國際會議和會展業中心、推動港澳青年多元化的愛國教育、發展香港科創與綠色金融等方面,更好發揮香港「一國兩制」的優勢,進一步推動國家高水平開放與發展。

  盼打造港成跨境電商「外循環」支點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劉業強建議國家支持香港在北部都會區構建「雙循環」跨境物流中心,建立全球供應鏈服務集聚區,打造國家跨境電商「外循環」支點,助力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

  他又建議發揮香港專業服務優勢,為內地產品出口提供認證增值服務,推動更多內地企業到北部都會區設立地區總部,或建立科研中心等,並建議擴建粵港跨境冷鏈聯運基地,完善香港轉口食品的檢驗機制,在東莞臨時物流園現址附近設立冷庫設施,讓冰鮮貨品從香港機場直接循海路運往東莞清關,再進入內地市場並可獲減免關稅。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杜家駒建議設立「國外華僑來往內地通行證」,持證人可使用「自助查驗通道」,以加大吸引力和增加出入境次數,讓他們更多往來居住地和內地做生意、旅遊及探親,並發揮聯通中外的優勢,對經濟及文化交流有極大作用,更可增加海外兒女對國家的歸屬感和榮譽感。由於很多華僑二、三代經常來往香港,他建議香港應成立申請基地中心。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佘德聰表示,新加坡、迪拜等城市近年來大力發展會展業,在政策支持、場館建設等方面不斷發力,對香港會展業的國際市場份額構成衝擊。

  他建議應加強香港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合作,整合區域內會展場地資源,實現資訊共用、優勢互補。例如在舉辦超大型展會時,可協調周邊城市場館共同承接。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凌俊傑建議,應透過文旅融合新形式,例如打造特色主題線路、鼓勵歷史文化景區實行定向優化等方式激發更多互動,吸引更多港澳青年主動建立與祖國文化深層聯繫,增強對祖國向心力。

  在香港科創發展方面,他建議透過外匯配置、金融工具等手段加速香港科創產業的發展,推動香港向「金融+科技」中心轉型,並推動大灣區實數深度融合,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