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媒看兩會】兩會上的中非共振:從僑胞福祉到綠色能源合作
2025年全國兩會如期召開,這場中國政治生活中的年度盛事,不僅牽動着國內民眾的心,也吸引着海外華人和國際媒體的高度關注。這場跨越山海的政治盛會,正以愈發開放的姿態搭建起中國與世界的對話橋樑。
跨境電商部署引強烈共鳴
對於海外僑胞而言,政府工作報告中「跨境電商」的部署引發強烈共鳴。隨着「一帶一路」沿線檢驗檢疫互認、電子通關等政策深化,從事跨境貿易的華商切實感受到物流時效的提升與成本的下降。值得關注的是,政府工作報告特別強調「大力鼓勵外商投資」,多份議案圍繞「跨境貿易」「跨境電商」「外商投資」等領域展開,為僑胞參與中外經貿合作鋪就道路。
文化IP重構華僑身份認同
文化認同始終是貫穿兩會僑務議題的主線。隨着《黑神話:悟空》《哪吒》等文化IP的全球走紅,又激起「數字文化出海」熱議,這也與海外華人社團推動的「華文教材本土化」倡議形成共振。將遊戲、電影中的傳統美學元素轉化為沉浸式漢語教學模塊,這種創新文化傳播模式,將會消解「代際差異」帶來的文化疏離,重構新生代華僑的身份認同。
作為非洲馬達加斯加的華文媒體,很直觀地發現非洲記者群體密切關注「中非綠色能源夥伴關係」。正如中馬檢驗檢疫協議助力香草貿易,中國與非洲的綠色技術合作或將催生更多「小而美」的民生項目。而中國將如何更深入、更全面地與非洲各國開展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等領域的合作?將從哪幾方面幫助非洲國家培訓技術人才?這些問題引發非洲記者的濃厚興趣。
兩會上海內外聲音的交流碰撞,恰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生動詮釋,我們看到的不只是中國方案的輸出,更是一場中國與世界雙向奔赴的文明對話。
●馬達加斯加《中非日報》社長許自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