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聚焦】尋龍訣①:浙江何以「養龍」 民企有求政府必應

●浙江代表團6日迎來媒體開放日,吸引眾多境內外媒體前來採訪。香港文匯報記者俞晝  攝
●浙江代表團6日迎來媒體開放日,吸引眾多境內外媒體前來採訪。香港文匯報記者俞晝 攝

●萬事利絲綢智能印花車間。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萬事利絲綢智能印花車間。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江豐電子靶材生產車間。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江豐電子靶材生產車間。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屠紅燕 。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屠紅燕 。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姚力軍。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姚力軍。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代表委員:國家為民營經濟「撐腰」 企業提建議底氣更足

  【編者按】春節以來,「杭州六小龍」爆火出圈,引發內地多省份反思潮:為何「六小龍」集中出現在浙江杭州?為何本地培育不出DeepSeek?相關話題討論熱度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絲毫未減,而且隨着民意代表加入討論而更加務實深入。杭州乃至浙江省有何產「龍」秘訣?其他省市怎樣探尋育「龍」訣竅?香港文匯報通過採訪兩會代表委員以及地方創科營商領域相關人士,展現內地不斷改善創科孵化生態、提升企業營商環境的最新努力。

  「聽說你們那兒擅長『養龍』?」「你們是怎樣把海外創業者吸引到杭州來的?」「政府基金投資初創企業,有什麼秘訣?」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來自浙江的代表委員們特別忙碌,除了接受採訪,亦有不少其他省市代表委員們前往「取經」。

  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訪問時,全國人大代表、萬事利集團董事長屠紅燕用一句話總結她的企業在杭州扎根經營的感受,「以前是政府給企業下指標,現在是企業給政府派任務!」全國政協委員、寧波江豐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技術官姚力軍則分享了企業遭遇低谷時,獲得政府全力支持的經歷。●香港文匯報記者 俞晝 兩會報道

  作為國家級盛會禮賓服務重要保障單位之一,萬事利成功服務了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G20杭州峰會、北京冬奧會、杭州亞運會等一系列重量級主場外交活動,讓中國絲綢為世界矚目。身為萬事利集團的掌門人,屠紅燕想要的不止這些。「為什麼國外品牌一條絲巾能賣5,000元(人民幣,下同),而國內品牌同款絲巾卻只能賣到500元,中間相差的不是技術,而是品牌轉化能力。」

  「文化是歷史經典產業的靈魂,品牌是市場核心競爭力。如何匯聚各方優勢,重塑歷史經典產業新輝煌,我建議支持打造歷史經典產業品牌『國家館』,並將此館昇華為國家文化符號,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塑造中國品牌國際話語權。」翻開屠紅燕的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記載了她對於今年全國兩會的建議,其中「國家館」三個字被紅筆圈了起來,異常醒目。

  與去年履職時提出的建議不同,今年屠紅燕建議裏的細則更加「大膽」,措辭也從「建議相關部門」變成了「建議指定部門」。例如,屠紅燕建議由外交部、商務部等部門協同,將歷史經典產業「國家館」品牌推廣納入外事活動、國際商務談判、高層出訪等議程中,利用國際國內重要展會、各類文化交流活動等,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對於措辭上的改變,屠紅燕笑稱這是兩場座談會帶給她的底氣。「去年年底,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浙江調研,我作為民營企業家代表在座談會上分享了萬事利如何進行科技創新的故事,獲得了李強總理的高度認可,其中的兩條建議得到了工信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迅速回應——兩個部門的相關負責人都在會後多次來杭調研,我們也去了北京匯報,最終或將推動一系列助企政策落地。」

  「今年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出現了多位浙江企業家的身影,他們中很多都是我的老朋友,回來後都表達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於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態度。」屠紅燕坦言,這兩場座談會讓她看到了國家各部門對於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民營企業家權利的決心。「既然這樣,企業也沒必要繞彎子,不如直接告訴政府部門企業需要什麼,建議如何落實等等。」

  政府落實擔保資金 晶片企經營復常

  全國政協委員姚力軍是寧波江豐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技術官,作為國內備受關注的晶片產業創業公司的負責人,姚力軍深知民營企業創新創業之艱難。「我們用了8年才實現盈利,12年才成功上市。」姚力軍回憶道,創業之初,公司長期在虧損中度日如年。「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江豐電子也不能倖免,到了年底,公司賬戶上一毛錢都拿不出來了。」

  「員工的工資和年終獎、供應商的貨款都等着付,我只好出去借錢。」姚力軍三天沒回公司,從余姚的企業家們手上籌集了260萬元,總算撐過了年關。但過完年,賬上也只剩10萬元了。得知江豐電子的困境,2009年開工第一天,當地政府就幫企業落實了300萬元科技擔保資金,這才讓科研與生產重回正軌。而後,江豐電子又獲得5,000萬元風投資金,終於熬過了那個寒冬。

  協調銀行續貸 助科創企免破產

  「最近常常有政府到未來科技城取經,想知道我們是怎樣培育出像強腦、Rokid這樣的企業,甚至會非常詳細地問起優惠政策的細節。」杭州未來科技城管委會人才和金融服務中心副主任王冠軍坦言,其實在他看來,未來科技城的核心優勢並非是給予了企業多少政策優惠,「這當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在企業低谷期不離不棄,想方設法助力企業活下去。因此,就算今後企業有了一定的成就,別的地方也挖不走。」

  王冠軍以某科創企業舉例道,疫情期間,該企業的產品賣不出去,而銀行的貸款又到期了,面臨着破產的危機。嚴格上來講,企業是與銀行簽的協議,屬於商業行為,但考慮到這家企業具備核心技術,未來科技城管委會金融中心的相關負責人主動找到銀行代表,向對方展現了企業的技術和下一步發展思路,希望銀行能有所寬限,共同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最後,在管委會的積極協調下,該企業與銀行達成了續貸的一致意見,為企業爭取到了喘口氣的時間,而這家企業現在確實活了下來,還活得很好。」王冠軍笑着說,「在我們看來,由於管委會的工作人員經常跑企業調研服務,有時甚至比銀行更清楚企業的實際情況。因此,當企業遭遇困境時,我們會謹慎衡量,如果這家企業還有轉圜空間,一定會拉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