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答好兩道「融合命題」 賦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提出了「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兩道「融合命題」。一年過去,湖南牢記囑託,將兩道「融合命題」貫穿「文化+」全領域全過程,讓燦爛的文化與閃亮的科技相向而行,為文化產業開闢了新賽道,為文旅融合拓展了新場景。2024年,湖南文旅實現「萬億產業」大跨越,成為全省六個萬億產業之一。 ●文:傅春桂 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文化+科技 讓「新業態」活起來
「一部原本需要渲染20小時的4K視頻,因為有了『超高清視頻算法』項目的加持,現在一頓飯的工夫就能渲染完成。」湖南馬欄山視頻先進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而支撐起這一效率變革的,是超高清視頻算法。年初,受到廣泛關注的短劇《柒兩人生》,通過虛擬製片僅用14天便完成拍攝。
還有更讓人驚歎的,在萬興科技大模型研發中心「天幕」文生視頻功能頁輸入描述詞:張家界美麗的自然風光。幾分鐘後,一段60秒長度的視頻就生成出來了。
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不斷夯實文化和科技融合,依託新技術、新手段,傳統文化煥發新魅力,讓歷史文化遺產在與科技的碰撞中「煥新」「煥活」。
2024年12月27日,馬欄山迎來了文化與科技融合的新篇——VR大空間產業聯盟成立並有多家企業現場簽約,涵蓋了VR技術研發、內容創作、平台建設等多個關鍵領域。科技賦能,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可感知」到「被應用」。據了解,園區現有的141家音視頻及文創相關規上企業中,新業態企業達108家,其中15家新業態企業營收同比增速達50%以上。
「新業態」的火爆看起來偶然,實則是必然結果。「這跟科技+文化的深度融合密不可分。」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李愛武說。
科技延展了文化的呈現緯度,新業態、新產業、新場景的科技場景在湖南鋪天蓋地。依靠技術革新、材料創新、設備更新,湖南傳統的文化產業正煥發出別樣光彩。
瀏陽是著名的煙花產地,依靠科技創新,這裏不少企業,正在由過去的「賣產品」變為「賣創意」,走向價值鏈高端。
不久前,瀏陽天空劇院舉辦了全球首檔劇情實景煙花秀——「焰遇·慶餘年」大型沉浸式煙花秀,通過酷炫的煙花技術、精美的舞台設計、聲光電與東方美學的完美結合,觀眾彷彿置身於《慶餘年》的劇情之中,特別定制的「十里紅妝」煙花盛景,將劇中婚姻的喜慶氛圍推向高潮;無人機編隊繪就的「南慶江山圖」,則讓人彷彿進入了故事裏那波瀾壯闊的時代。
「煙花不再是傳統的燃放表演,而成了集科技與文化於一體的藝術。」看完煙花表演,來自江西的遊客激動地說。
在湖南,傳統文化產業與新科技「聯姻」已成趨勢——醴陵陶瓷融入了新材料、新技術;湘繡用起了數據挖掘、圖像處理、虛擬仿真技術……通過持續實施文物數字化工程,湖南讓傳統文化在數字世界「活」起來。
文化+旅遊 讓「新名片」火起來
「旅遊業總收入邁上萬億新台階。」今年1月,湖南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宣布了這一喜訊。
「奇峰三千」的世界自然遺產張家界、「丹霞之魂」的世界自然遺產崀山、「五嶽獨秀」的南嶽衡山、「偉人故里」韶山、「千年書院」岳麓書院、「千古名樓」岳陽樓、「中國最美小城」鳳凰、「《清明上河圖》的活版本」洪江古商城……湖南鍾靈毓秀,底蘊深厚。
以張家界為代表的「奇秀山水」、韶山為代表的「經典紅色」、長沙為代表的「都市休閒」、城頭山古文化遺址為代表的「農耕文化」、南嶽衡山為代表的「歷史文化」是湖南的五張新名片,湖南以此為抓手,通過財力、人力、政策等支持,達到文化搭台,旅遊唱戲,經濟擔角。文旅「融合」,湖南做到了極致。
國潮音樂晚會、非遺盛典、漢服巡遊、詩詞擂台……春節前後,常德河街一口氣推出了10多項活動,個個充滿文化味,讓常德河街開始「帶遊客飛」。2024年3月總書記視察河街以來,短短一年時間,總客流量突破1,000萬人次,街區總營業額7.7億元(人民幣,下同)。
無數光點在舞台上空變換着顏色,看似毫無規律地浮動,卻隨着音樂節奏一會兒變成山巒,一會兒變成河流……每到周末,這樣奇幻的場景就在韶山紅五星劇場裏上演。這場名為《最憶韶山沖》的文旅演藝節目,已上演了1200多次,近50萬人次觀演。該節目擁有全球最大「光影矩陣」舞台,1400多台設備同步運行,實現在2000多平方米的舞台空間進行任意造型切換,共同構成多維詩畫空間,全景展現了波瀾壯闊的革命畫卷。
近期,張家界推出五條「影視+旅遊」線路,將《哪吒2》《阿凡達》《西遊記》等影視IP與地貌深度綁定。遊客隨「魔童仙境探秘之旅」行走,天子山峰林與《哪吒2》中陳塘關城門的「撞臉」令人驚歎。袁家界因《鍾馗伏魔》取景,成為不少粉絲的嚮往之地。這種跨界敘事不僅激活了景觀的文化符號,更讓遊客在沉浸式打卡中完成自我與經典IP的情感對話。
72奇樓更是展現湘西民居風格與現代元素融合之美,是旅遊勝地和古建築藝術瑰寶。自開業以來人氣居高不下,成境外眾多社交媒體「China Travel」熱門話題榜之一。
過去一年,湖南推出一批低空飛行、水上體驗、自駕露營、森林康養、演藝娛樂等新產品,評定第二批文旅消費「新生代、新場景」200個,湖南文旅新業態示範基地85家;引進「廠BA」、Z1無人駕駛挑戰賽等廣受年輕人歡迎的演藝、賽事產品。
與此同時,成功舉辦首屆全國小戲小品展演、第八屆湖南藝術節等一系列活動。其中,第八屆湖南藝術節共展演28台新創大型舞台劇目、14台復排傳統經典戲曲劇目、30個新創小戲小品和14台群眾文化活動。此外,全省共開展「送戲下鄉」文藝惠民活動16500多場、「非遺六進」活動2100餘場次。
文化搭台,旅遊唱戲,湖南文旅空前火爆。2024年,湖南省全年接待遊客超7億人次,文旅產業躋身湖南省6個萬億產業之一。 文化+產業 讓「新生代」長起來
「《天寵湖南》讓人耳目一新,長沙文化產業新生代已經成長起來。」在長沙銅官窯國風樂園遊覽過後,來自埃及的華文媒體記者小馬說。
長沙市望城區推進域內古鎮從觀光型到度假型再到文化IP型的升級蝶變,讓銅官窯古鎮、靖港古鎮2個望城文旅IP逐漸成長為湖南文旅新亮點。
去年國慶假期正式公演的《德夯幻境》,講述了湘西兒女愛恨情仇和奮勇抗日的故事。由聲光電、全息影像、移動數控等技術營造的夢幻氛圍令人沉醉,其中一輪直徑達8米的「超級月亮」成為焦點。
文化+科技,文化+旅遊,文化+產業……「文化+」融合創新深入推進,文化消費新產品、新服務、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數字化、融合化、體驗式等特徵突出,湖南文旅產業的新生代正在成長。
作為湖南旅發大會代表性項目,張家界七十二奇樓景區開業至今實現了門票銷售破億的成績;郴州711老礦區借第二屆湖南旅發大會東風,化身711時光小鎮重獲新生;南嶽里˙衡山廟會美食文化街區彰顯南嶽文化底蘊,推動當地夜經濟發展……湖南深諳項目建設是推動旅遊業發展的壓艙石。
「為此,湖南省級層面支持三屆大會承辦地辦會資金381.1億元,推進重大文旅項目168個,簽約省級重大招商引資項目220個,放款1,129.7億元,落地優惠政策300餘項。」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人員介紹說。
2024年,湖南實施文化創意旅遊產業倍增計劃,出台《推進文化創意旅遊產業倍增計劃實施方案》《推進全省文化創意旅遊產業鏈大招商的若干措施》等扶持政策。截至年底,全省共推介文旅招商項目499個,總投資3,575.55億元,簽約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456個,到位資金133.73億元,其中「三類500強」或中國旅遊20強企業項目37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