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聚焦】尋龍訣②:各地取經「育龍」 服務企業扶持科創

●廣東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圖為廣州開發區人才「零」跑動服務大廳。香港文匯報記者敖敏輝  攝
●廣東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圖為廣州開發區人才「零」跑動服務大廳。香港文匯報記者敖敏輝 攝

●全國政協委員史貴祿(左二)在高鐵上討論營商環境提案。 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全國政協委員史貴祿(左二)在高鐵上討論營商環境提案。 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陝西近年來大力引進高科技企業。香港文匯報記者李陽波  攝
●陝西近年來大力引進高科技企業。香港文匯報記者李陽波 攝

●王理宗。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王理宗。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史貴祿。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史貴祿。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專家學者: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培育壯大新型產業

  「我們和杭州差什麼?」「他們行我們也可以!」「還是要直面不足……」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杭州「六小龍」成為口口相傳的焦點。看着「別人家孩子」風生水起,來自全國各地的代表委員、專家學者紛紛圍繞所在地區的發展實際,找不足、出主意、提意見,希望借鑒杭州「育龍」的經驗,盡快培育出自己家的「六小龍」「八小龍」,甚至是「十小龍」。●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陽波、敖敏輝、俞晝 兩會報道

  同為經濟大省、民營經濟發達地區,廣東和浙江的產業各有特點和優勢。「廣東金融、貿易基礎好,製造業發達,人口規模、市場規模大。目前已經形成了9個萬億產業,產業鏈有絕對優勢。」對比浙江,全國政協委員、廣東高科技產業商會會長王理宗認為,浙江既有優勢產業,同時也很重視草根創業、中小微企業乃至個體戶,出現了義烏模式、杭州模式,形成了較為靈活、包容、創新的市場氛圍。

  高效率辦事 政務服務「最多跑一次」

  「廣東經濟規模比較大,大有大的優勢,某些方面也有『大』的難處。比如,少數城市營商成本相對較高,區域發展不夠均衡等。」在分析了粵浙兩省的產業和經濟發展特點後,王理宗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兩省都有可互相借鑒、學習之處。全國兩會期間,他一邊密切關注着杭州「六小龍」的動態,一邊也梳理廣東新興產業的亮點,對大灣區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建言獻策。「近期全國多個城市紛紛從產業和營商環境的角度,學習借鑒浙江的做法,並結合各自實際,研究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的政策舉措。」王理宗表示,不管是廣東還是其他省市,都可以與浙江加強合作、學習互鑒。

  王理宗認為,浙江對中小微企業一視同仁,廣東持同樣理念,很多方面也做得很好。未來相關政策舉措可進一步持續發力,落到細節、落到一線。同時,浙江「無事不擾、有求必應」的政府服務理念以及對中小微企業和初創企業的支持,很大程度上是無條件的,包容性很強。當中的一些具體做法,也值得全國其他省市研究借鑒。

  「又比如,在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方面,浙江『最多跑一次』的政務服務,對企業來說很重要,政府的辦事效率往往影響企業發展的效率。」在王理宗看來,中小民營企業資源緊缺,但有創新的活力,因而要給他們營造更加寬鬆的政務環境、更低成本的營商環境。還要開放更多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的應用場景,政府要帶頭購買新技術,幫助他們成長。

  優化市場准入和融資 不區別對待民企

  在西安,這裏有500餘家科研機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18位,「2024全球科技集群Top100」排名18位,科技投入在全國也名列前茅;但與杭州比起來,西安表現出明顯的差距和不足,也讓當地業界有了前所未有的緊迫感。

  「近幾年來,受國際錯綜複雜的形勢和疫情影響,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發展艱難乏力,大家面臨的關鍵問題還是信心不足,不敢投資、不敢創業。」全國政協委員、陝西榮民集團董事長史貴祿是一位白手創業、歷經25年躋身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行列的企業家,對很多民營企業面臨的發展困境感同身受。

  史貴祿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要追趕要超越杭州,首先要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其次在市場准入和融資等方面,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都應進一步進行優化,不能將民營企業區別對待。杭州等南方城市的民營經濟發展得非常好,給大家提供了榜樣。對於政府來說,要努力優化營商環境,將民營經濟扶上馬再送一程,這樣才能可持續發展。

  「一企一策」精準扶持 長期布局培育

  「西安在營商環境的精細度、產業扶持政策的顆粒度、新型產業培育的包容度,以及政策導向產業培育和發展方面,可以再持續發力。」在陝西省社合科學院副研究員冉淑青看來,城市發展的核心是創新,背後則是政府主導的政策與服務。「尤其對數字動漫、人工智能等創新型產業發展,需要一個漫長的培育過程,政府要做的,就是做好科創企業共同成長的『合夥人』。」

  「如何擺正位置?下什麼樣的苦心?怎樣守住耐心?」冉淑青從三個維度給西安提出建議。她表示,政府服務要做「拎得清的小透明」。當科創企業有需要時,政府幫一把、送一程,降低政企溝通成本,提高政策落實效率,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審慎包容對待新業態新模式,為初創期企業提供優質高效服務。第二,科創企業的聚集與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對西安而言,在創新型產業培育過程中,要積極面向企業發展需求,制定完善的產業扶持政策,針對初創期企業特殊需求,採取「一企一策」的精準扶持策略,為企業提供實質性支持。第三,創新型產業的培育並非一蹴而就,需長期布局。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爭奪戰中,西安要保持長期的戰略定力和歷史耐心,堅持「放水養魚」思維,持續打造適合科創企業成長的經濟「土壤」,給予創新企業充分的成長時間,為新技術新業態預留出足夠的試錯空間。通過梯度培育體系,幫助更多創新「種子」長成為「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