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共鳴/打破「高雅」與「通俗」界限


  如何讓更多觀眾走進音樂廳?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經理任小瓏認為,關鍵在於打破「高雅」與「通俗」的界限。人世間的文藝形式本就多樣,「既有陽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不應被對立區分。他進一步提到,人們往往更偏愛直觀輕鬆的娛樂,而對需要思考與汲取營養的藝術形式會有一種惰性。正因如此,藝術的價值就在於「突破這種惰性,激發思考,推動審美與思想的進步。」

  對於許多人來說,交響樂似乎「聽不懂」,但在任小瓏看來,這更多是因為觀眾沒有給自己一個沉浸其中的機會。「最重要的是先放下成見,不要一開始就認為自己聽不懂,而是專注於感受音樂。」他指出,在快節奏、浮躁的社會環境下,許多人即便坐進音樂廳,仍然不斷查看手機、刷社交媒體,這樣自然無法真正理解音樂的情感。「音樂的表達,本質上就是情感的表達。無論是演奏者還是觀眾,每個人都有相通的喜怒哀樂,只要靜下心來,就能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