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放寬/地產業界:地庫停車場成本高效益低
對於發展局擬放寬地面停車場可豁免計入樓面面積,地產業界普遍表示支持。嘉華國際營銷及市場策劃總監(香港地產)溫偉明昨日表示,經過多年實踐,證明建造地下停車場的好處及效益,並不及建於地面之上,而且成本高昂。第一,地庫停車場不能採用天然光照及通風,既不環保,若遇電力故障便有不便。第二,每年當遇上風季,翻風落雨時,不少低於水平面的停車場便因暴雨,或海水倒灌等原因,出現不同程度水浸或生命財產損失。第三,在發展已成熟地區進行重建時,深挖地基作停車場有機會影響毗鄰樓宇的安全,增加重建難度及建築成本。
溫偉明續指,過往政府因欲避免出現「蛋糕樓」(數層商場或停車場做基座,上面再建數幢住宅大樓,外觀如生日蛋糕),停車場樓面豁免只限建於地面之下。然而,由於缺少地面停車場平台層的空間緩衝,容易產生較大的風洞效應(當強風吹向大樓,向下氣流湧到地面,令地面風速大增),他認為從路面行人等安全角度考慮,值得檢討。
深挖地底 不利環保
香港樓宇安全學會會長何鉅業亦稱,政府過往基於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要求停車場建於地庫,減少廢氣在路面排放,但實際操作上有不少問題,例如地庫停車場必須採用機械通風照明,當設備老化,維修保養成為一大難題。另外建造地庫停車場須深挖地底,要考慮走火消防系統等,令建築規模變大,將來消耗更多能源。同時間,挖掘時要處置更多淤泥廢料,對環境保護也不理想,因此,除建造工程費用貴及時間較長外,在環境及可持續發展上又未達預期效益,他希望政府在檢討時採取更寬鬆態度,完全移除地庫停車場才獲豁免樓面的限制。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總監葉文祺認為,現時地下停車場的樓面面積可獲豁免,原意是利用地下空間,減少樓宇體積,減少建築物對通風及視覺的影響,但會增加建築成本。他指只要建築物設計得宜,在地面提供停車場,也不會對通風及視覺造成太大影響。若賣地條款豁免地面停車場樓面面積,會提高賣地吸引力。然而若地塊太小,無論地底或地面停車場,成本效益也會大打折扣,相信有關建議在較大型的地皮會較合適。\大公報記者 彭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