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回應/擴大內需為港帶來無限機遇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香港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在會上積極發言,他們認為政府工作報告是一份全面、務實、直面問題且具有前瞻性的重要文件。此外,報告首次提及深化涉港國際交往與合作,顯示中央對香港在國際化及對外開放中的重要角色寄予厚望。香港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未來需要進一步發掘如何在不同領域更好發揮橋樑作用。
與八大中心發展定位密切相關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慧琼認為報告「不忘初心,守正創新,充滿信心」。她指出,作為「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規劃的謀劃之年,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承載着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歷史重任。
李慧琼認為,今年經濟增長5%的目標是經過深思熟慮、綜合考量國內外形勢和各方面因素後制定的,既體現了穩就業、防風險、惠民生的迫切需求,也充分考慮了經濟增長的潛力和有利條件。她強調,報告中的「穩」和「進」成為高頻詞,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既體現了政府對當前經濟形勢的精準把握,也彰顯了政府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的穩健態度和進取精神。
在港澳篇章方面,報告強調全面準確、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李慧琼表示,這一方針是港澳地區長期繁榮穩定的基石,報告明確指出要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原則。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林至穎表示,報告務實、直面挑戰,針對國家經濟發展的關鍵點提出了具體的工作回應,有效提振了信心、鼓舞了人心。報告具有明確的針對性,重點突出,是一份可操作、可預期的好報告。他堅信,只要全國上下同心聚力,沒有國家跨不過的挑戰。林至穎亦對國家在提振內需、促進消費、持續對外開放、發展數字貿易、跨境電商以及提升新質生產力(如6G、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政策感到特別欣喜,認為這些政策不僅能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與香港八大中心發展定位密切相關,為香港帶來了無限的機遇。
強化AI核心技術研發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孫偉勇指出,今年報告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作為第一任務,香港也需要抓住「一簽多行」及大灣區聯動機遇,促進跨境文化旅遊等消費增長,吸引更多內地及外國旅客訪港消費。未來大灣區建設加快及兩地互聯互通深入推進,將為香港零售消費復甦增長創造有利環境。此外,內地和香港都在着重探索新質生產力,無論是強化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的研發,還是在推動算力布局等方面,粵港澳應當發揮領頭作用,推動科學研究和成果轉換以及落地生產,讓更多的科技創新惠及民生。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振英認為,今年實施更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並將「擴大內需」列為十大工作任務之首,以緩解出口壓力。其中扶持民營企業是關鍵,建議出台針對性政策,例如稅務優惠,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民企的支持力度。此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及深化涉港國際交往與合作,顯示中央對香港在國際化及對外開放中的重要角色寄予厚望。他強調,香港應充分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積極融入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戰略。
政府工作報告鼓舞人心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曼琪指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穩中求進,對內解困,對外頂壓,推動經濟與民生發展,從數據及事實展示「十四五」規劃穩步推進正確方向,也為「十五五」規劃編制奠定堅實基礎,增強國民信心及發展底氣,是一份凝聚力量,拚經濟、謀幸福的報告。報告的其中一個亮點是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及需要有機結合。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沈豪傑認為,李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是一份鼓舞人心,對未來有清晰路向的報告。報告提到加快概念驗證、中試驗證和行業共性技術平台建設,他建議國家可以在香港北部都會區設立中試公共平台,不但可以服務於本地,還可以面向整個大灣區的高端科研成果,讓香港成為國家中試事業的「改革試驗田」和「風險緩衝帶」,助力中國在全球科技競爭。\大公報記者 吳俊宏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