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事論事/深化國際交往合作 成就香港貢獻國家\梁美芬

  國務院總理李強昨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在報告中,「創新」二字是當之無愧的高頻熱詞,充分凸顯國家視創新為高質量發展第一動力的分量。報告不單提出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強調要繼續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同時,報告還明確指出支持港澳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創新已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元素,更是香港未來進一步發揮「內聯外通」優勢的關鍵。社會各界都要深入認識國家政策的方向,抓緊最新的機遇,才能實現更好的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原則。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中央支持香港增強國際化特色

  國家明確支持港澳「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換言之,就是支持港澳繼續鞏固和增強國際化特色,發揮「兩制」的優勢,這無疑對香港和國際社會就「一國兩制」實踐增添了巨大的信心和動力。香港作為國家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市,營商機制、人才網絡、法律制度都與國際緊密接軌,而中央也不止一次強調要香港維持和提升普通法制度優勢。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亦多次就「法治」着墨——「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這些目標都與香港息息相關,也意味香港在國家發展中佔有越來越重要和不可替代的角色。

  眾所周知,香港是全球唯一一個以中英雙語為法定語文的普通法地區,又是全國唯一的普通法司法管轄區,國際投資、融資和商貿等範疇的法律與世界主要經濟體接軌。香港的普通法制度與世界接軌,是世界最受歡迎的仲裁地點首三位之一,加上國際調解院總部落戶香港,《關於建立國際調解院的公約》亦將於今年簽署,新機遇當前,香港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香港本身有良好的法律制度、法律人才和法律素養,法治優勢與建設成績亦全球有目共睹。在法治建設的征程上香港大有可為,可繼續以己之長貢獻國家所需。其一,香港要培養並儲備一批「國際說客」,輸出涉外法律人才應對國際紛爭、參與國際談判,這批說客更可潛移默化傳遞中華民族傳承千百年的優秀傳統價值觀——「以和為貴」,讓中國智慧、東方哲學在世界舞台上收穫新的受眾、新的認知、新的解讀,為構建人類命運與共的世界,貢獻有參考價值的管治理念。

  其二,要在全球舞台說好「一國兩制」故事,在國際會議上宣介「一國兩制」這一偉大創舉是對全球和平事業的重要貢獻。「一國兩制」方針在中國成功實踐,確保香港和澳門順利回歸祖國懷抱。「一國兩制」方針至今已贏得國際社會的普遍支持,世界應更加珍惜「一國兩制」,因為這關乎全人類共同福祉,並為世界各國各地區提供管治參考。值得一提的是,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以促進世界繁榮為己任,既促進國際貿易,亦促進國際和平,這與「一國兩制」蘊含的理念有共通之處。香港曾面對政治及經濟的挑戰,但現今香港由治及興的發展方向,足以證明「一國兩制」的巨大成就。

  以更開放態度搭建多方平台

  其三,香港要繼續作為自由貿易的堅定支持者及實踐者。香港的稅制簡單方便而且稅率低,且實行聯繫匯率制度,是世界知名的自由港。香港的大門常打開,納八方投資,迎四方好友。和平與發展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事業,自由貿易至關重要。在個別西方國家傾向單邊主義,動輒以「關稅制裁」打壓別國之時,作為世界知名的自由港,香港的存在彌足珍貴。在加強開放和擁護全球化的角度上,香港社會要更歡迎各國各地區的朋友蒞臨香港,以更開放的態度充當連接國家與世界的橋樑,發揮「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通過搭建多方平台的同時,也讓西方反華政客的那些抹黑攻擊、無理批評不攻自破。

  「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是國家邁向發展新征程對港澳同胞的最大期望。筆者曾就推動不同地區、國家間的溝通交流,多次向全國人大提出建議,既是建議者,也是行動者、落實者。近來,筆者牽頭成立香港對外交流友好協會,並舉辦「知識全球化」大學校長高峰論壇,來自港澳、內地以及世界各地的大學校長和中外嘉賓等1200多人參加,拋磚引玉推動民間友好交流、民心相通。

  筆者相信,政府工作報告對高質量發展與新質生產力的重視,已為香港特區新一年如何更好地加強自身經濟社會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指明路徑。社會各界將以更昂揚的精神面貌,把握國家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機遇,亦將以更務實的姿態推陳出新、開拓進取,在「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交出合格答卷。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