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透視/讀懂報告中的「靜氣、勇氣和底氣」\鄭曼玲
陽氣初驚蟄,韶光大地周。驚蟄日舉行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會上,李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用數據丈量國情,以政策回應期待,勾勒出一幅在變局中開新局的壯闊圖景。報告既是對「中國之問」的響亮回答,更是對「時代之考」的主動破題,從中不難讀出中國發展規劃中「以靜氣馭變局,以勇氣破堅冰,以底氣謀未來」的三重境界,充分彰顯大國治理的智慧擔當與深謀遠慮。
正如古語所言:每臨大事有靜氣。面對全球經濟復甦乏力、地緣政治博弈加劇、國內經濟轉型承壓等多重考驗,李強總理在總結過去一年來之不易的成績時,以一句「因時因勢加強和創新宏觀調控,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道出了「於無聲處聽驚雷」的戰略定力。正是源於對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對「穩」與「進」的精準把控,在全球產業鏈重構的驚濤駭浪面前,中國政府決定以靜水流深的戰略耐心重塑發展坐標系,推出的宏觀調控政策兼顧短期紓困與長期發展,以「量質並舉」的理念和深耕厚植的姿態,夯實高質量發展的根基。
報告的另一顯著特點,是字裏行間飽含着刀刃向內的改革勇氣和敢為人先的創新銳氣。「改革」一詞在報告全文出現了40多次,中央政府除了部署推動有效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等標誌性改革加快落地之外,在消費投資、教育科技等領域也提出了改革任務要求,充分彰顯通過破立並舉,劈開束縛發展之荊棘,讓創新活水奔湧成潮,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邁向深水區的卓絕勇氣。
之所以擁有「亂雲飛渡仍從容」的思維靜氣、「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改革勇氣,皆因中國在走好自己的發展道路上,持有「山登絕頂我為峰」的強大底氣。李強總理在報告中闡釋了我國具有的顯著制度優勢、諸多優勢條件、有效治理機制和廣闊增量空間,「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這一鏗鏘有力、篤定自信的話音剛落,全場掌聲雷動,「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不是一個小池塘」的深厚底氣,此刻有了最具象化的呈現。
靜氣為勇氣提供戰略定力,勇氣為底氣開闢增長空間,底氣又反哺靜氣與勇氣的持久續航。這種辯證發展觀,正是中國在歷史三峽中穩健前行的核心密碼。展望未來,一個以靜氣錨定航向、以勇氣開山架橋、以底氣凝聚共識的中國,必將在時代的考卷上書寫出新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