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銀智評/預算案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優化經濟結構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立足「三中心、一高地」戰略定位,圍繞夯實多元多極增長動能、充分發揮「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地位、普惠民生等三個方向,關注財策思路和舉措,亦值得留意特區政府與時並進推出的「強化版」財政整合計劃,在新階段如何推動積極財政助力增長轉型。

  首先,提出「育新固優」,推動產業多元升級。「育新」是致力創新孵化生態,「打造人工智能產業國際交流協作匯集地」;提速推進北部都會區建設,啟動「試行片區開發」模式。「固優」是提升優勢產業,包括提升股市交投吸引力,持續發展債券、保險、離岸人民幣等新業務領域,並繼續推動金融互聯互通提質擴容。此外,政府提出強化貿易、航運、航空樞紐優勢,以提升總部經濟吸引力,推動航空航運中心數智化、綠色化升級;聚焦挖掘醫教文旅產業優勢,以打造香港特色服務品牌,強化多元樞紐地位。

  強化「一帶一路」平台角色

  其次,圍繞國家開放發展策略。對於推進灣區一體化建設,提升區域經濟融合度和競爭力。醫療方面,年內有望成立「真實世界研究及應用中心」,結合「港澳藥械通」數據,有助打通數據、樣本、藥械跨境應用,加速醫療創新產業發展。建築方面,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和香港發展局於2024年3月簽署《加強粵港建築及相關工程領域合作意向書》,在此框架下內地和香港積極推動「組裝合成」建築(MiC)產業協同發展。就開展更廣泛的國際合作方面,提出拓展多元市場與戰略夥伴,拓展「全球南方」新型市場的貿易及投資網絡,以及強化香港作為「一帶一路」平台功能角色。

  同時,2025年,特區政府計劃推出8幅住宅用地,預計可建約1.37萬個單位。房屋供應方面,未來5年包括「簡約公屋」共計可提供19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較本屆政府上任時的五年期增加約80%,未來10年可供應30.8萬個單位。私營房屋方面,未來5年內預估平均落成1.7萬個私人住宅單位,由此可見政府積極應對市民的住屋需求。

  整體來看,預算案要旨是面向未來的積極財政政策,大力推動香港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優化經濟結構,着力實現各區域平衡、普惠的協調發展格局,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綜合競爭力。

  (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東南亞研究中心)